年夏天,长江全流域持续暴雨,长江先后出现8次洪峰,多公里的江段和洞庭湖、鄱阳湖均出现历史最高水位,一场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爆发。

民众在洪水中艰难行走

洪水爆发的原因有很多:

一、溃口和分洪水量减少。年长江中下游溃口和分洪总水量高达亿立方米,年只有一些洲滩民垸分洪、溃口,分蓄水量只有多亿立方米。

二、湖泊调蓄能力降低。历史上我国江河两岸地势低洼地区分布着众多的湖泊,是调蓄洪水的天然场所。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与水争地的现象日趋严重,大量的湖泊被围垦,调蓄容积急剧减少,加重了洪涝灾害。

三、河流与周围湖泊水流关系发生变化。60年代末70年代初,长江的下荆江河段裁弯取直后,荆江河段的泄洪能力加大,上游来水分流入洞庭湖的流量减少,而其下游河道过流能力没有相应增加,从而造成城陵矶附近水位壅高。

被洪水肆虐的校园

卡纸油画洪水肆虐

誓与大堤共存亡!

九江,荆州,武汉等地等处于洪水的威胁,为了保护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成功,国家调集了数十万军队,紧急开赴前线。

年抗洪,是自年渡江战役以来,我国在长江流域的最大一次兵力调动,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第一时间投入救灾,先后调动66个师、旅和武警总队共30余万兵力,舟艇艘、飞机余架。

截止抗洪结束,解放军、武警部队共计投入兵力.22万人次,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多万人,动用车辆23.68万台次、舟艇3.75万艘次,飞机和直升机架次。一共有多位将军在前线指挥,仅南京军区就调动了60多位将军。

在这场抗洪抢险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太多太多这样的英雄,很多解放军指战员为了挡住洪水,不顾危险,纷纷跳进滚滚的洪水中。一些附近的老百姓看着这些只有十八九岁,二十来岁的战士,实在忍不住了,哭着对他们说:“不要了,不要了,家我们不要了,求你们别往里面跳了。”

抗洪英雄

20多年前的那个夏天,在很多国人的记忆里,是绿色的。在摇摇欲坠的大堤旁,那些迷彩身影挽手并肩跳入汹涌的洪水,化作比岩石还坚硬的绿色长城;那群十八九岁的青涩少年,瞬间长成铮铮铁汉,用年轻稚嫩的臂膀,第一次扛起生命中的重任。

大堤上,我看到了旗帜的力量。面对60米宽的长江干堤大豁口,百姓在惊慌失措中看到的是迎着洪水逆行挺进的一面面旗帜,旗帜后是那一支支英勇无畏的解放军队伍。站在江岸远远望去,城防大堤旗帜如林、映红天际,“红军团”“硬骨头六连”“红色尖刀连”“坚守英雄连”……英雄旗帜迎风猎猎,那一幕何等壮观。在军人眼里,那一面面旗帜是灵魂,是方向;在群众心里,那一面面旗帜是信心,是希望。

他们是人民心中,永远的堤坝!

部分文字摘自百家号:

新历史,新浪军事频道

资料整理:李冰

编辑排版:袁霁雯

审核:李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qisx.com/hqcb/10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