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红色记忆去一处贴一面小红旗,九旬
北京医治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210403/8810613.html “这面‘小红旗’是山东曲阜的小邮局”“这面‘小红旗’是河南开封的造币厂”……5月30日上午,家住广陵区汶河街道树人苑社区的刘洋,依偎在母亲刘明的身边,一边手指墙上的地图,一边讲述每一处地点的故事,试图唤起母亲当年的记忆。 今年93岁的刘明老人,如今因中风痴呆,可年轻那会,她不仅是人们口中的“小兵张嘎”,还参加过解放战争中的一次“北撤行动”,先后徒步跨越了5个省份。为了缅怀牺牲的战友,感受党的光辉历程,在刘明离休后,她的子女轮流陪她重走“革命道路”,并在家中张贴地图,走一处、贴一处,如今一面面“小红旗”已经贴满了近30个省市。 北撤途中追兵紧逼,“一匹马”牵起“战地爱情” “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骑着白马来娶我。”这句电影台词,用来形容刘明老人的“战地爱情”,再恰当不过。 抗日战争时期,刘明是兴化县老圩区儿童团指导员,也就是人们口中的“小兵张嘎”,带领一帮团员背上红缨枪,送情报、抓奸细。 解放战争打响后,为了保护“革命火种”,刘明在部队的掩护下,跟随华东军政干校的一帮“小兵”往北撤离。“这次北撤一共跨越了5个省份,从江苏、山东、河北、河南到安徽。”刘明的二女儿刘洋说,北撤途中,母亲的一条腿被狗咬伤,徒步艰难,但后有追兵,一旦掉队,恐有生命危险。 “此时,我父亲出现了。”刘洋告诉记者,她的父亲名叫刘奋,是负责掩护北撤的一名营长。父亲见状,直接将自己骑的一匹马让给了刘明,自己徒步行军。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刘明最终选择了“以身相许”。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刘明、刘奋并非本名。“我母亲原名叫潘赛玉、父亲叫刘汉侠。”刘洋说,当年参加革命的战士都不用真名,避免被敌军俘虏,连累家人。 为悼念牺牲战友,子女陪同重走“革命路” 在刘明家客厅的一面墙壁上,张贴有一张中国地图,相比普通的地图,这张地图上“内容”丰富、“颜色”鲜艳,近30个省市被贴上了一面面“小红旗”,显得格外醒目。 “这张‘红旗地图’,都是我们走过的地方,目的是为母亲完成心愿。”谈及地图上的第一面“小红旗”,刘洋说,未能走进“山东曲阜”,是母亲一生的遗憾,这个遗憾他们来帮她化解。 记者了解到,当年,刘明随部队北撤至山东曲阜郊外,接到任务分配,准备次日进城到一家小邮局参加工作。“到了第二天,母亲因为拉肚子没去得成,由另一名战友代替。”刘洋说,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当天敌机来袭,一枚炮弹将小邮局炸毁,代替母亲前去工作的战友不幸牺牲。 “母亲离休后,一直重复一句话:‘不是战友,我就牺牲了。’我一定要去看看。”刘洋告诉记者,年5月,他们子女几人陪同母亲,一起前去了当年的那个小邮局,共同缅怀那名牺牲的战友。 老人中风痴呆,“小顽童”代替打卡个城市 刘明老人一生育有5名子女,自打重走山东曲阜,之后便一发不可收,由子女轮流陪同,除了将当年北撤的5个省份重走一遍,还去了中国其他的各个红色遗址,用脚步丈量“革命征程”,走一处,就在地图上贴一面“小红旗”。 “北撤途中,岳母在河南开封一家造币厂呆得时间最长,长达9个月。”刘明的大女婿朱学铭说,年,当刘明前去当年的那家造币厂,看见造币厂的牌楼仍保存完好,激动地流出了眼泪。 记者从朱学铭口中得知,刘明如今因中风痴呆,记忆在不断丧失,可刘明在工作期间绝对是一名“女强人”。“岳父在37岁就因病去世,岳母一个人将5名子女拉扯成人,一生未嫁。”朱学铭说,刘明在工作期间频繁出差,足迹几乎遍布全中国,为了唤起岳母的记忆,他的小外孙女每外出旅游一处,都会拍上很多照片,一边陪刘明观看,一边讲解当地的故事。 朱学铭说,他的外孙女今年虽然只有11岁,但已经去过国内外多个城市,“如今岳母不能到处跑了,作为子女,我们就替她跑,带回一张张图片,陪她一起欣赏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 通讯员:马莹记者:陈晨 新媒体编辑:张婷婷 文字校对:王海艳 (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网络,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本文来源:扬州晚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qisx.com/hqcb/13178.html
- 上一篇文章: 红旗走向国际舞台,S系列首款车,亮相
- 下一篇文章: 南京总统府上飘扬的五星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