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红旗渠
谨以此文献给建党周年 瞻仰红旗渠 作者:蒋则文 建国后,中国出现了两大奇迹:南京长江大桥和红旗渠。两大奇迹都是于年开工建设。年建成通车的由我国自主设计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在当时中国和世界桥梁史上都具有开创性的重要意义。当时我曾拥有一本《南京长江大桥》报告文学集,珍爱的手不释卷。七十年代我坐在车上第一次经过这座大桥时,我与车内的乘客怀着激动和自豪的心情纷纷拥到窗前,争相观望,惊呼不断。虽然看的急促,但渴望却得到了满足。年建成的红旗渠,我也曾读过它的有关资料,却始终没有机会去瞻仰它的雄姿。这条至今仍不愧为“人定胜天”奇迹的天河,始终或重或轻地惦记在我的心头。我要去仰望它的雄姿,感受它通体散发的那种气吞山河的宏大和撼天动地的力量。50年了,去年6月终于实现了这个很普通又很神圣的愿望。现在的红旗渠不仅是风景区,而且已经主要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了。当我走进景区,沿着陡斜的石磴攀到百米高的红旗渠堤岸边时,我的心中竟然空前湧起青年人才有的那种巨大的波澜。感动、激动、庄严的神圣感迅速汇成巨大的感情波澜澎湃在我的心田。我游览过万里长城,游览过长城上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几个著名的关隘,也曾经感叹和激动过。但此时心中的感情波澜与游览长城的感受有着本质的区别!长城与所有为统治者建筑的遗迹一样,是千百万劳动者被迫付出的血泪筑成,是为了统治者的私利而不是百姓的生存,所以我们后来游览这些胜景时,总会感受到那冰冷的砖墙内紧箍的是沉沉的痛苦和血泪。但红旗渠是万千百姓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开劈的救命工程,是百姓当年自愿开辟的救命渠。这项工程中的每块石、每锨土都包含着百姓的心血、寄托着百姓望眼欲穿的生存的渴望。这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一件极其浩大的惠民工程!我的心中怎么能抑制住感情的波澜呢?从空中鸟瞰群峰间的红旗渠,如果把眼前耸立的群山比喻为身披铠甲的武士,那么,红旗渠就是环绕在这些武士腰间闪亮的飘带。从渠堤仰望这项惊天工程,只见在笔直如墙的山壁半腰处硬生生地削壁开出一条渠道来,渠道的一边即里边紧贴着山壁,以壁为堤;外边全部以山石砌堤,以堤下的山势沟壑不同而砌筑,几米乃至几十米高度不等,堤岸顶部的厚度均为1.2米。现在外边的堤岸顶部已建成一条旅游通道,两边安上栏杆,凡是游客,均沿着这条通道鱼贯而行,即沿着渠岸游览,自是十分逼近又真切。当我踏上堤岸看到眼下那清澈的水,平稳缓慢地在水渠中移动时,我的心中升起一种崇敬和神圣:我知道,眼前就是长70公里、宽8米、高4.3米的总干渠。就是说,在这陡峭的山壁上不论是山峦沟壑都必须保证水渠的这个标准尺寸。60年前,林县几万名农民社员用千百年遗传下来的劳动工具和方式,一点一点地在这坚硬的岩石上开凿出这样宏大而规整的工程,其中的艰难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啊!千百年来,在这片贫瘠的山区、干涸的土地上,有多少双焦灼的眼睛、有多少个焦渴的心田,一年年,一代代地企盼啊!有多少个家庭,曾经发生过那件儿媳一跤洒光年夜饭用水而上吊身亡的惨剧,我们已无从知道,但是,焦灼地企盼水的那些望眼欲穿的眼晴,早已射穿了那冷漠的山峦,阴森的崖壁,也同时正暗暗地积蓄着力量,朦胧中企盼着一种引领的光芒。景区的游人不多,我们沿着堤岸通道从容地缓步游览。身边渠中的水约有半米多深,但仍然缓缓移动。这波光鳞鳞的水面上,似乎仍然闪耀着一种光辉,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光辉:我想到了这项宏大工程的设计者之一,土生土长的年青水利技术员吳祖太,在当时“自力更生,土法上马”红色思想的鼓舞下,这位县水利局26岁的小伙子,竟然勇敢地肩起了创造奇迹的历史性重担。他与社员攀山越岭,勘测绘图,在设计即将完成的时候因山洞不幸塌方而牺牲;我想到了发明“盆面测量法”年过半百的农民技术员路银。米的长度以1米的坡度保证总干渠水流运行,在这祟山峻岭之间,用这种最原始的盆面法测量,误差发生,将直接关系到总渠工程的成败!如山重担压在肩啊!想想当年这些从实践中走出来的令人崇敬的英雄,我们怎么能感受不到他们那熠熠闪烁的光辉呢?前行不远,路银弯腰瞅碗测水平的青铜色塑像就伫立于通道边,人们纷纷驻足慨叹,这不正是万千百姓为了生存而凝聚成的一尊集体智慧的结晶吗?行走在半山腰的水渠上,夏日的阳光透过绿树葱翠的枝叶斑斑斓斓地洒在堤岸上,清新凉爽,景色如画,一片优美恬静的风光。昔日那震天动地的山炮声,那日夜不息钢钎凿山的铿锵声,那气壮山河的开山大军的呐喊声,似乎已经远去了,沉寂的那么安宁、舒展。但是,当我沿着水渠的堤岸穿过那创业洞、团结洞,走过漏子崖、两半山、鹰嘴山、虎口崖时,我仿佛看到了就在这当年人迹罕至的陡壁悬崖的太行山上,成千上万的男女社员在红旗引领下,手握锨锹、肩扛锤钎地如军人般一队队攀上山来;看到了酷暑严寒中满布在山坡崖壁上那从不疲倦顽强鏖战的无数英雄般的身影;看到了在高高的峭壁间社员们当年露宿的悬崖窄洞;看到了荡甩在崖壁间的排险大王任羊成、神炮手常根虎那勇敢自信的刚毅面容;还看到了那年青的女社员们在“土造起重机”下用手拉绳吊石、硬是只用天建起长米、高14米的夺丰渡桥的气壮山河的壮观景象……瞻仰着这项全用人力开凿出来的浩大工程,心中很自然地想到了伟人那句“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话,这是中国人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真是气壮山河,震古烁今啊!沿堤岸约行近两小时即来到景区主景点:青年洞。青年洞前,场地相对开阔,游人明显稠多起来。我已经看到几十米外游人相拥的青年洞、洞上面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白色大字。我并不累,但稍稍平静一下激动的心情,然后携妻稳步向洞口走去,不是去参观,而是朝圣,向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致敬。青年洞啊!50年前我就读到了您的名字,您是以“咽喉”和“艰难”两个关键词语,让我记住了您的名字。我知道,您是总干渠上最关键的工程之一,胜败就在于您,但您却地势险恶,石质坚硬,坚硬到什么程度呢?尖锐的钢钎打在岩石上只有一个白点!开凿您的时候恰是国家困难时期,日夜奋战在您面前的名青年每天才是6两粮食充饥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历史上缺粮军队怎么会长久地鏖战疆场呢?但是,我们的名青年,他们含着粮食和野菜,硬是用17个月的时间打通了坚硬如钢的山体,开通了您这米长的总干渠的咽喉啊!怪不得您已成为红色教育基地,您彰显的这种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人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我肃立在青峰壁立的青年洞前,凝视着水渠中缓缓移进洞内的清澈的水。水啊!今天您这样丰润饱满地滋润了这里的田野沟壑,山山岭岭,那是因为在这山峰沟壑间,神话般地铺展了巨大的网络般的红旗渠啊!有了水,土地才有了血液,有了活力;人类才有了希望,有了生命的力量!我肃立在青年洞前,澎湃的思潮把我涌向了首次使天堑变通途的南京长江大桥,涌向了当年人工开凿挂壁公路的郭亮村,涌向了建国以来所创造的那些人间奇迹。这些奇迹的开创,是缘于人的求生本能,但是,在红旗渠未开工前的那些岁月,焦渴的百姓也曾拼力去改变这种生存的现状,但却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生存的悲剧,那是因为什么呢?现实的答案十分明确,百姓企盼的那种引领的光芒: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当年县委书记带头日夜奋战在施工现场,还有解放军战士、工人的全力支援,各种力量紧紧地拧在一起,向世界展示了新中国日益强大的一种精神力量!写游记尽量不要罗例数字,这个基本常识我这初学者知道。但站在这举世无双的红旗渠上,我实在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我还要用那组早已家喻户晓的数字来讴歌那些普通的农民、那些顶天立地的英雄和长眠在红旗渠旁的烈士们:10万开山者历时10年,削平山头座,架设渡槽座,开凿隧洞个,修建各种建筑物个,挖砌土石.82万立方米,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筑了长达0公里的“人间天河”红旗渠。红旗渠,我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延伸阅读,下面是作者更多作品我,猜想在孝妇河畔 走向当年的全国红旗—博山岳峪门市部 裕禄书记啊,家乡人看您来了走进博山僻静深处的村落,全村仅有2个人!孝妇河.桥碑静立忆故人探密大街阁老相府“山雨楼”不为人知的故事!石马,南坪石城游记千年齐鲁古道——青石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qisx.com/hqcx/10186.html
- 上一篇文章: 红旗汽车性性价比高,口碑好,为什么没人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