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 http://www.hldxc.com/

老铜壶

作者:孙绍忠

我家有一把祖传的老铜壶,从铜壶身上精雕细琢的花纹和铜壶的铜锈包浆看得出它是很多年前的老物件。邻里百家谁家娶媳妇都会借去做结婚仪式,我至今搞不懂用铜茶壶是什么含义,茶壶放在洞房内可能寓意早得贵子吧。我奶奶总会跟在婚礼仪式后面盯着这把铜壶生怕被人掉包,婚礼完成后第一时间把铜壶拿回家。爷爷爱铜壶为如掌上明珠,经常捧在手里把玩。我问爷爷这壶能值多少钱?爷爷摸着我头慈爱的说:“不知道,反正很值钱。”我又问爷爷铜壶的来历,爷爷说是我太爷爷的表弟送的,他叫宋至礼,他是济南府的大官,六品刺史。宋表叔上任第二年来到我们家探亲,坐在客厅里看着窗外正在涨潮的羊毛沟若有所思。宋表叔对你太爷爷说:“济南的盐有苦味,咸的要命,咱能不能晒点盐,我好送个人情,我付工钱。”你太爷爷想,反正家里有六个儿子,出海打鱼休渔期很长,很痛快的答应了。我村村东羊毛沟河,河床开阔,上面长了很多海蓬菜,我太爷爷和我六个爷爷来到河床边选了一块地势开阔很平的河床,吩咐爷爷们把河床中游部分堆起几百步长,一百步宽、三尺高的泥坝。坝内清除海蓬菜又分成四个小池子,我问爷爷为什么要选中游?爷爷说河床上游海潮小时潮水涨不上来,河床下游地势低又怕灌了,所以中游最好,筑坝矮,用人工少,海泥硬不塌方。经过半月的忙活,终于完成筑坝。在靠近路的盐池子里挖一个两米深的积卤坑,坑内用石块砌成圆井型状,使盐池子里晒出卤水流到此井内,便于取卤,人们管此坑叫“卤窖”。海潮受月亮的吸引有涨有落,潮水最高点是初三、十八,低潮时初九、廿四,太爷爷在农历十八最大潮时去盐池边观察,看到土坝没有被潮水淹没,放心进行下一步工作。第二天涨潮时,太爷爷让儿子们在盐坝上挖开一个口子进水,然后用麻袋包堵死,进入晒卤程序。夏秋季节艳阳高照日光充足,太爷爷每天看着热气蒸腾的水蒸气把盐池上空的空气都拉的扭曲,抽着旱烟的他开心地笑了。间隔四五天,见盐池里的水快要晒干,来潮再次开闸进水,反复多次后盐水慢慢变成褐色。太爷爷托人到微山湖专门买了一小袋子“石莲”,我问什么是“石莲”?爷爷说:“石莲就是荷花莲子,莲子成熟后不采摘,沉入湖底淤泥中过了一冬后捞出,肉质生长密实,在水中沉底,在浓卤水中漂着的的莲子”。我又问卤水能晒多长时间就成了,爷爷说:“一般10桶海水晒一桶卤水,四桶卤水煮一桶盐。”海水变色的时候,太爷爷感觉卤度将要达到,就拿10个石莲投入水中,每天测试卤度,石莲从“五漂五没”逐渐“八漂二没”,后来10个石莲全部漂着,意味着卤度饱和了,古代管石莲测卤叫“试莲”。那时村南的盐碱地是无主之地,石质很好不渗水,咱家就在村南搭建了一个草棚子,里面砌了两个锅灶,又在附近挖了一个大石坑,太爷爷让六个儿子把卤窖中的卤水用木桶挑到村南边早已挖好的石坑中用草苫盖好沉滨半个月,因为晒好的卤水有杂质,沉淀半月后卤水杂质基本滤清,卤清盐才白。然后开始用木柴生火煮盐。煮盐和煎盐的区别在于,放在很浅的平底锅叫“煎盐”,放在深锅里叫“煮盐”,我们家的工艺是煮盐,卤水倒入一人宽的大锅中,下面灶火烧起,因为已是趋近饱和,因此很快热卤上就有“盐花”出现,有人专门用木板制成的耙子不停的翻搅,使锅内的结晶耙下来捞出装入竹制的网萝中沥干,不断倒卤水熬制,又不断把析出的结晶盐捞出,因为是礼品盐,所以结晶很小就捞出来,不让他长大。这样重复加新卤捞细盐,灶底火一直不停,爷爷们轮流熬夜,平均两天全换一次卤水,因为煮的时间长了,锅内就会出现苦卤了。苦卤内含有一种东西又咸又苦(氯化镁和氯化钙),不过苦卤是做豆腐的好材料,所以人们常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用苦卤做出来的豆腐,口感偏于绵韧,吃起来有豆香味,在市场上很抢手,这些苦卤早让做豆腐的提前交订金买走了。日复一日直到把卤水快用完才能熄火,熄火后把煮出的盐放在提前做好的灶房一旁的淋架上,淋架是用木头竹子捆扎成的多层柜子,每层铺上竹席子,把盐铺在席子上,用卤水从顶上慢慢浇下,卤水自上而下逐层层浸过,把盐里的一小部分苦卤再泡出来,卤水已经饱和所以盐不会化的,爷爷说这叫“淋卤”。经过“淋卤”后,晾干的盐才是真正的“雪花晶盐”,太爷爷让爷爷们把盐装入早已准备好的棉制小袋子里,再将小袋子装入小麻袋里,每10斤盐一袋,一季度下来能制作两千多斤雪花晶盐,发往济南宋表弟家。盐业自古属于政府垄断专卖,沿海地区的灶户盐民私自煮盐叫煮私盐,会苛以重罚。我问爷爷:“咱家煮盐当地官府不管吗?”爷爷微笑着说道:“咱们煮盐只煮不卖,没有挣钱也不用交税,再说即墨七品县令早已得知是济南六品刺史要的盐,只有佯装不知此事,宋表叔用这些雪花晶盐当礼品在济南官场混的风生水起”。有一次宋表弟回老家恰巧见到太爷爷带着爷爷们正在煮盐,个个光着膀子灰头土脸灶台炉火日夜不熄,非常过意不去,顺手把一个求他办事的豪绅送给他一把古玩青铜壶给了太爷爷。讲到这里爷爷意味深长地说:“宋表叔还不如送点米面什么的,这个东西不能当饭吃又不舍得卖”。岁月悠悠时过境迁,我的爷爷们早已不在人世,以前我家那种煮盐工艺早已被先进的晒盐工艺所淘汰,在这富强繁荣的新时代,我们衣食无忧,重体力工作都被智能机械取代,再也不用拼苦力了。今天我偶尔把玩着这把祖传的青铜壶想着爷爷的故事,眼前不时呈现出的爷爷们赤膊上阵热火朝天熬波煮海的场景,和我奶奶们在院子里缝制麻袋时讲着家长里短嬉笑打闹发出的阵阵欢声笑语。村南的那片盐田和那片海占据了我儿时大半的记忆。

作者简介:孙绍忠,五十而知天命,此经年,新事记不起,旧事忘不掉,出海打鱼的岁月,频频梦萦,青春难忘,经营渔业海产品之余,笔耕不辍,不为名利,只为初心。

经营各种干海产品,质量上乘,品种丰富,诚信做人,欢迎有识之士参观考察合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qisx.com/hqfw/10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