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展现百年党史丨新中国国旗由一名计
年,全国政协向全国公开征集国旗、国徽图案。之后,五星红旗图案从幅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经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年10月1日,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 如今,五星红旗设计图案原稿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向世人展示着新中国成立时的点滴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原稿 新中国国旗由一名计财工作者设计 年4、5月间,随着南京、上海等城市相继解放,筹建新中国被提上议事日程。 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筹备会下设6个小组,其中,由马叙伦、叶剑英、沈雁冰领导的第6小组负责拟定国旗、国歌、国徽、国都等方案,这是建立新中国首先要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 7、8月间,新政协筹备会在《人民日报》《新民报》《光明日报》等全国各大报纸的显著位置上连续刊登了《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 截至8月20日,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里,筹备会就收到国内各阶层人士、港澳同胞和海外中华儿女寄来的应征国旗设计稿件,图案幅。此后,仍然有许多应征稿件从四面八方寄来。 在众多的国旗设计稿中,一幅由上海普通计财工作者设计的稿样脱颖而出,最终成为新中国的国旗图案。 这位设计者叫曾联松,浙江瑞安人,少年时代酷爱美术和书法。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开始走上革命道路。年5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在上海从事情报工作。 曾联松与他设计的国旗图案稿 年7月,当他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国旗图案的征集启事后,几乎没有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便怀着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和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投入到国旗图案的设计工作之中。既不是艺术家,也没有从事过艺术工作的曾联松每天构思、画图案、拼画面,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但进展并不顺利。 一天晚上,曾联松猛然想起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救星共产党”。他从中得到启发: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是中国人民的“救星”。他又想到自己曾读过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书中一张毛泽东头戴红军帽的照片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红军帽上的红五角星正是中国共产党最为形象的代表。 于是,他决定用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并特意在五角星中增加了中国共产党党旗中的锤子和镰刀,使其更加直观。又经过一番思量,他决定以小五角星象征广大人民。但到底用多少颗小星才能涵盖广大的人民群众呢?曾联松联想到中国有年悠久的文明史(有文字记载以来),有四万万同胞……最终想到了毛泽东在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写道,“人民”包括有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于是,他决定以四颗小星象征广大人民群众。 至于五颗星的颜色,曾联松最终决定用黄色,这代表中国人是炎黄子孙,是黄种人,是被母亲河黄河养育的。红色作为国旗的基础色,似红霞满天,表达热烈的感情,象征革命、解放和光明。 巧妙构思被采纳,后将设计底稿捐赠博物馆 在五颗五角星的布局问题上,经过多次尝试,最终,曾联松决定五星在旗面左上方,大星的一个角尖指向正上方,四颗小星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中央。经过反复构思与精心制作,历时一个多月,曾联松终于设计出五星红旗的图案。 他制作了两份五星红旗图案稿,一份于年8月中旬寄往新政协筹备会应征,随同寄去的还有关于国旗图案意义的说明及制作方法,他稿件中表达了关于五角星布局的构思设想:“大星位于左边(正立),四颗小星位于右边环绕大星,每颗小星均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以表达广大人民心向党之意,似众星之拱北辰,犹鱼水之相融洽。”另一份他则保留在家中。 在审查组评选时,对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方案作了部分修改,编号为“复字第32号”,这件稿件也备受大家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qisx.com/hqfw/12982.html
- 上一篇文章: 重大暗示伊朗圣城升起复仇红旗环球
- 下一篇文章: 一夜之间,永兴岛又冒出大批红旗9导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