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白癜风费用 http://pf.39.net/bdfyy/tslf/191217/7693919.html

县委书记杨贵走在修渠大军前列

年5月,杨贵被任命为中共林县(今林州市)县委 书记,从此他和林县结下了不解之缘。去之前,就知道林县缺水严重,百姓极其困难;一次去一个老乡家,当时正在吃午饭,吃的是喂猪用的糠,混着一些红薯叶。还因为缺水,全县约6万公顷耕地,能浇水的不足一万公顷。民国年间,桑耳庄多户人家,常年要到8里外的黄崖泉去挑水。有一年除夕,老汉桑林茂为了吃顿饺子,一大早去挑水,直到太阳落山也没有回来,刚过门的儿媳妇就去村口等,接到公爹后,帮忙担水,一不小心洒了个净光,儿媳妇又羞又愧,当晚 了。还因为缺水,糠菜半年,直接导致了县里的胃病、皮肤病、甲状腺肿大、食道癌等地方病的流行。缺水是造成林县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杨贵和县委其他委员商量决定必须先解决缺水问题。

说干就干,利用河里水,挖掘地下水,蓄住天上水、修渠、打井、建水库、水土保持等多管齐下。还组织了水利技术人员,对县域内的漳河、恒河等四条河流进行了勘测规划。并根据当时的条件,确定了水利建设以小型为主,中型为辅,在必要和可能的条件下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方针,决定修建淇河渠、天桥断渠、露水河渠等共多华里的支、午渠和黄华水库、曲山、西汫、千人泉等六座水库。此外,治理了一千个庵子沟、修建要子街、弓上、南谷洞、石门、焦家庄等中小型水库,再加上几条水渠和其他水利设施,基本形成了林县南、北、中三个水利灌溉网系。

这下子林县缺水问题基本可以解决了,可谁知道,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

年麦收后,林县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旱。河道断流、井池干涸,已建成的渠道无水可引,水库无水可蓄,不但大秋作物下不了种,而且人畜也发生了困难,很多群众又开始翻山越岭取水,有时候一个人甚至一天只能挑一趟水,很多人找到县委要求再想想办法。

杨贵为把情况搞清楚,在县委组织了三个组,分别到邻县考察水源,然后再进行决断。杨贵带着一个组,来到山西省平顺县的漳河段,当他了解到这条河水充足,常年流量为每秒25立方米左右,即使是枯水期也在每秒10立方米左右时,高兴得蹦了起来,嘴里不住地说:“就引漳河水”。入夜,就着如水的月光,这位读过私塾的书记不禁诗兴大发:三河流水汇浊漳,源头高于天桥上。昔日漳河沿旁过,隆虑大地闹旱荒。神州今朝日月变,定叫漳河引我乡。林县山川抿嘴笑,穷村有水变富乡。山清水秀人体好,风吹大地五谷香。青羊里人多隆虑,谁不饱腹喜故乡。

经过考察,年10月4日,杨贵召开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县委扩大会议。杨贵说:“我们今天开这个会,主要议题就是要引漳河水入林县,先让水利局汇报,然后请大家发表意见,看看到底能不能修引漳入林工程。”同上次会议一样,赞同者占大多数,怀疑的也有,杨贵语重心长地说:“引漳入林工程说到底是咱们林县的命根子,我们这些县委干部如果不解决林县的缺水状况,那就是就是罪人啊!现在上马兴建这个工程有不利条件,一是形势不好,二是上级不给钱。可我们也有有利条件呀!一是还有上级给我们的退赔款万元,有多万斤储备粮;二有过去修小水渠的经验;三是有群众的支持。所以我看上马引漳入林工程师利大于弊,是大势所趋!”杨贵掷地有声的话语,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大家举手通过了林县上马引漳入林工程。这是二十世纪中国水利史上一次伟大的决策。

年2月初,杨贵在参加河南省召开的五级干部会议期间,接到县委派去向山西省委汇报引漳入林工程的同志来电,说:“陶鲁笳书记、王谦、六开基等领导同志同意我们的计划,现在正在研究引水地址。”杨贵十分高兴,利用会下时间考虑引漳入林的具体部署。2月6日,山西省委正式来信,同意引漳入林。杨贵立即电告县委常务副书记李运宝:“做好准备,很快动员,准备开工,不要等我。时间可定在2月10日。”

年2月10日,县委副书记李运宝代表林县县委召开了全县引漳入林誓师大会,宣布动员令。2月11日,浩浩荡荡的建渠大军在县委的带领下,开赴太行山漳河岸边。一场人定胜天的战斗在这中原腹地打响了。

根据专家们勘测,杨贵将渠首到分水岭的70公里定为总干渠,这是整个引漳入林的难点,也是最难挖掘的地段,因为这70公里几乎全都在太行的峭壁上。

按照杨贵的具体部署,全县15个公社,要根据各自的浇地面积来组织劳力,这样,首批进驻工地就有3.7万人,民工们的食物和工具要自带,实行爆破用的火药由县里统一分发。

开工20多天后,从省里开会回来的杨贵没有休息,就沿着总干渠徒步走到渠首进行调查研究。3月6日在盘阳村红旗渠总指挥部召开了引漳入林委员扩大会议,杨贵作了《要多快好省地完成引漳入林任务》的报告。这时的杨贵,如同一张被劲风鼓满的帆。他说:“引漳入林工程是艰巨的,绝大部分是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开渠。因此,要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就要树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彻底改变林县缺水面貌。为此,我建议大会把引漳入林这条渠叫做红旗渠,目的是要高举红旗下大力气把渠建起来,争取尽快拿下总干渠 期工程!”铿锵有力的话语,充满激情的誓言,让在座的每一位成员都心潮澎湃。会议通过了杨贵的报告,并一致赞同命名红旗渠并尽快完成 期工程的决定。

工地上热火朝天,中国农民的苦干精神在红旗渠建设中发挥得淋漓尽致。10月1日, 期工程全部竣工。勤劳勇敢的林县人,斩断了45道山崖,搬掉了13座山坡,填平了58道沟壑,拦住奔腾不息的浊漳水,凿通王家庄安全洞,炸翻飞沙走石的石子山,斩断登山要比上天还难的太岁峰,制服了横空而立的鹦鹉崖,闯过峭壁凌空的狼脸崖、老崖峰、红石崭、风沙崭等艰难险阻,凿透总长余米的隧洞7个,建筑渡槽、路桥、防洪桥等大小建筑物56座,共完成土石.65万立方米,砌石42.86万立方米,投工万个,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20公里长8米宽的盘山渠。

年10月17日,杨贵和县委研究,下达了红旗渠总干渠第二期工程全线开工的命令。可是这二期工程一开始就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原来上工地民工还能吃饱,而现在粮食已极度匮乏,县里的补助也显得杯水车薪。11月底,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全国所有在建工程必须全部下马,要保证全国不死人,农畜不饿死。接到通知,杨贵心乱如麻,他真不愿意下马。缺吃少粮可以想办法,可以停工,真怕工程半途而废了。但他又不敢违抗上级指示,况且他也希望民工们回家修养一段时间。思前想后,他同县委成员一商量,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让绝大多数人下山,留下名强壮劳动力集中精力开凿二期工程的关键———青年洞。到了年6月份,杨贵实在憋不住了,他同县委紧急磋商,决定悄悄续建红旗渠。经过周密安排,他派出0名民工上山。为了节约资金,他组织人员自制炸药,又以低廉价格,买来 剩下的钢纤、炮锤。由于粮食实在太少,他又派人上山摘野菜,拌上玉米面红薯面蒸成野菜团子食用。

尽管工地上遇到无数的困难,杨贵和县委一班人都能够笑对挺过去。可来自外界的压力,他真有点难以支撑了。

年7月初,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公社蹲点,参加了中共新乡地委在豫北宾馆召开的农村纠“左”会议。会上,曾经反对建设红旗渠的一些人向谭震林告状:“林县群众没有饭吃,把书皮都剥光了,而林县县委为了高举红旗,不顾群众死活,还在大修红旗建设。”群众生活这么苦,杨贵还让劈山修渠,这比秦始皇修长城、隋炀帝挖运河还苛刻。罪状一条连着一条,直指杨贵。谭震林听后非常气愤,认为杨贵的问题相当严重,指责县委书记杨贵是个死官僚,一定要撤了他的职务,还林县以休养生息。紧接着,针对林县上马红旗渠和杨贵的“倒行逆施”展开了小组讨论。讨论一开始,林县县委组织部长便站了起来说:“刚才听了领导同志的批评,我认为不符合实际,杨贵同志不是死官僚,他考虑问题还是很客观的。”这个意见很快汇报到谭震林那里,他听后立刻愤怒起来,“你这个组织部长至今不认识错误,居然为杨贵开脱,好了,我看你这个部长不要当了。”会议当即宣布撤销路加林的林县县委组织部长职务,调离林县工作。地委马上通知各县县委书记于7月14日到地委开会,传达这个处理决定。正在紧张运筹着水利建设和农业增产工作的杨贵,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直奔新乡地委。他一走进会场,顿时感到气氛异常。以往他参加会议,总有人同他握手打招呼,可今天没有一个人跟他谈话,很多人都在怔怔地看着他。

地委书记向杨贵简单地介绍了会议的情况和撤销路加林组织部长的问题,然后让他发言。杨贵定了定神,望望在场的领导,又望望与会的同志,声音有些哽咽:“今天这个会,是纠正过去工作中的错误,过去工作中的错误责任在上边还是在下边,实事求是地检查原因,才能纠正错误。如果把错误都归罪于下边,我认为错误纠正不了。我知道我是被批评的对象,不过请允许我提三点意见: ,修红旗渠是我亲自决定的,我是 书记,撤我的职我没有意见,撤组织部长的职我有意见。如果说修红旗渠是错误的,那是我这个县委书记的错误,跟组织部长没有任何关系;第二,毛主席说:‘三不主义’不戴帽子、不揪辫子、不打棍子,可组织部长在会议上说了不同意见就被撤职了,我坚决不同意这种做法;第三,请地委领导将我提得前两条意见上报给毛主席和周总理。”说完话,杨贵破门而出。

第二天,接着地委扩大会议,中央农办和省委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地委书记主持,名义上是扭转农村的问题,实际上是针对杨贵修建红旗渠而来的。主持人让大家发言,会场一时间鸦雀无声。这时,主管农业的省委书记处书记史向生写了一个小纸条,传到杨贵手里,杨贵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杨贵同志,争取早发言,认真检讨,取得主动。杨贵看着史书记的纸条,心里感到热乎乎的,他知道史书记是在保护他。也许检讨得好,会取得领导的谅解。可杨贵这时的心里憋着一口气,为什么我辛辛苦苦为林县人民造福,却受到了批评?为什么我在林县修红旗渠解决吃水问题,却成了罪状?他越想越冒火,突然站了起来,激动地说:“从昨天到今天,我的心一直在激烈地斗争,领导批评我搞红旗渠,对此我无话可说。但是,作为 线的县委书记,我有责任把林县的真实情况向上级领导反映一下。林县缺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如果我们不搞这个红旗渠工程,那么几十万林县人民就得过饥寒交迫的生活,甚至饿死!我们有些人动不动就责备基层干部,可你们知道吗,一个基层干部如果不去解决农民迫切的问题,他就不配做这个基层干部!我杨贵问心无愧,我至今依然认为修建红旗渠是正确的……”说着说着,大个子杨贵流出了眼泪。他坐下后,身边几位书记有的拍他的肩,有的递上手帕表示理解他。会议结束后,谭震林感到杨贵的陈述有理有据,又为他造福百姓的精神所深深打动,便以最快的速度派人去了林县进行调查,并表扬了杨贵勇于表达自己见解的大无畏精神。同时恢复了路加林组织部长的职务。会后,杨贵又去了工地安排。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地委个别领导在杨贵回到林县几天之后,竟然指示杨贵和县委必须把红旗渠工程停下来。顶头上司的命令,杨贵不敢违抗,可让他把工程停下来,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也不想那样做。前几次大部分人下山,延长了修渠时间,他非常惋惜,可如今地委又让下马,那就是挖他的心啊!祸不单行,这时,工地上的粮食供应也十分困难,就是野菜也十分短缺。领导让下马,工地无米之炊,如两座大山向杨贵和县委压了下来。

恰巧此时,山西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带着一帮人来到了林县,他拉着杨贵的手说:“你可真能干啊!居然把大山给挖出了洞,快带我上到渠上看看!”杨贵早就耳闻邻省有一个不识字的农民把大寨搞得红红火火,打心眼钦佩。今天一见,陈永贵果然醇厚朴实,且雷厉风行。杨贵带着陈永贵一行参观了红旗渠 期工程和正在建设的第二期工程。本来只打算停留一天的陈永贵被红旗渠深深吸引,于是,在林县住了三天。在他准备离开时,他用双手搂着杨贵的双肩说:“老杨,我求你一点事行吗?”杨贵马上说:“老陈有什么事尽管说!”陈永贵说:“我们请你们派几个人到我们大寨去,给大家讲一讲治水修渠的经验,你看可以吗?”杨贵一听说修渠,顿时心事重重,他有些凄凉地说:“我们派几个人帮助你根本不成问题,可你知道吗?我现在正面临着工程下马的尴尬。”陈永贵闻听忙问是怎么一回事,杨贵便将个别领导要他把红旗渠工程下马和缺粮的情况简单的告诉了陈永贵。陈永贵一听便说:“老杨,你不要怕那些人,渠不能下马,不修建渠难道让老百姓都喝西北风吗?现在下马太可惜了!”陈永贵回大寨了,但他的话给杨贵和县委同志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后杨贵派人到大寨,帮助陈永贵打旱井,搞水利建设。这次见面,陈永贵和杨贵两个“贵”字号人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年4月5日,杨贵在红旗渠总干渠通水典礼上作总结报告。之后,杨贵把常委召集到一起向大家说出了心里话:“我反复想过,红旗渠坚决不下马,这个百年大计我干定了,如果今后有什么错,由我一个人顶着,但我们也应该采取点策略,所以我有两点想法,你们看行不行。一个就是山上再下来一部分人,留下的以打洞、建桥、建槽为主,待情况好转后再进行渠道修建;第二个就是动用储备粮补贴工地,每位民工每天补0.5公斤粮食,这样,再掺上蔬菜和野菜,就可以保证吃饭问题。”秦太生、李运宝、李贵等常委先后表示支持杨贵的应急措施,一起顶住压力,有错同担。这样一来,县委和地委某些人的意见形成了对立。地委某些人便说:“林县县委不听话。”“林县特殊”等等。

9月21日,趁杨贵在郑州开会,新上任不久的中共河南省委 书记刘建勋和省长吴芝圃派车把杨贵接到省委,要听一听他建红旗渠的情况,当杨贵汇报完红旗渠第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具体情况后,刚想说一说他对豫北宾馆会议地委某些人的做法有意见时,刘建勋打断了他的话说:“杨贵同志,这个事情你不要说了,豫北宾馆会议,我根本不赞成,我们省委不赞成他们那种做法。前几天,我到中央开会,周总理向我打听你的情况,周总理很关心你,很关心你们建的红旗渠,并说红旗渠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是什么人反对呢?你们要支持他呀!陶铸同志(中共中南局 书记)也跟我说,你们要支持杨贵搞红旗渠,这样大的工程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来搞,真不简单呢!杨贵他们自力更生太好了,你们要不支持点钱,等杨贵他们建成了红旗渠,我看你们怎么向群众交待!”刘建勋接着对吴芝圃说:“芝圃同志,红旗渠那样大的工程不支持一点钱说不过去,我看从今年省里行政经费节约下来的钱中给林县解决一二百万元,他们的自力更生精神太好了!”吴芝圃说:“可以,我们应该支持一下。”一二百万是当时杨贵连想都不敢想的数字。令他高兴的不仅仅是钱,更重要的是红旗渠得到了周总理、陶铸同志和省委领导同志的支持。杨贵对着两位省领导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拉着刘建勋和吴芝圃的手,眼泪汪汪地说:“谢谢他们对林县县委的关心!”因为有总理支持和中南局陶铸同志及省委领导的关心,杨贵再也不用担心某些人责难了,大张旗鼓地建设红旗渠了。

9月30日,第二期工程告竣。

年10月15日第三期工程告竣。

年12月30日第四期工程鸣金。至此,红旗渠总干渠从渠首到分水岭全长70.06里,全线贯通。

年4月5日,红旗渠通水典礼大会在分水岭隆重举行,杨贵作了热情洋溢的总结报告,并表彰了名劳动模范,下午2时30分,中共林县县委 书记红旗渠总指挥部政委充满喜悦充满激情,高声宣布“开闸放水!”霎时间,红旗渠水从源头波涛汹涌地流入 干渠。一时间,数万人欢呼雀跃,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杨贵和县委治水引水,修渠造福于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年4月三条干渠全部竣工。

年4月21日,《河南日报》发表社论《改天换地斗争的伟大胜利》4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社论《人民有无限创造力———记河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伟大胜利》社论说:“修建红旗渠最初几年,正是林县和我们国家连续遭受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资金匮乏,甚至钢纤、镐头、抬筐、抬杠简单工具也很缺乏。在许许多多的困难面前,敢不敢挑这样重担?这是对林县人民的一个考验,更是对林县县委的一项考验。林县县委不愧为全县人民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核心,主动、清醒地接受了这个严峻的考验。全国每个地方,如果都像林县那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么,我们国家的面貌必然能够更快的改变。”社论的高度肯定,使红旗渠变得家喻户晓,它的统帅杨贵一时间成为全国的知名人物。伴随着红旗渠的声誉鹊起,杨贵被省委擢升为中央安阳地委副书记兼林县县委 书记,省委指示杨贵必须到安阳地委去上班,而安阳地委的主要负责人也迫切需要杨贵到地委协助其工作,可杨贵却不愿到安阳城里去享福,他考虑的是红旗渠的下一个配套工程———建设支斗农区。他请省委和地委请求让他在林县工作,目的是要把红旗渠的支斗农渠配套工程全部搞定,使红旗渠在林县形成一个整体。省里同意了他的意见,由杨贵继续领导红旗渠建设配套工程。年7月,杨贵调到洛阳地区工作。

附:《林州水利史》(5年6月版,河南人民出版社发行)一书中载有建设红旗渠的状况。

红旗渠位安阳市西部太行山区的林州境内。年2月至年7月,林州人民经过10年的艰苦奋战,在太行山腰建成能引、能蓄、能排、相互调节,工、农、人、畜、电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体系,被人们誉为“人工天河”是中国水利史上的奇迹。

红旗渠总干渠源于山西省平顺县北部的浊漳河侯壁断下,沿着壁立干仞的太行山峦,流平顺19.14公里进入林州市境内到达分水岭,全长70.64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设计正常流量20立方米/秒, 引水流量25立方米/秒,纵坡1/,采用常年引水方式,年引水3~3.5亿立方米,依照水源水配实际正常引水流量为15立方米/秒左右, 引水流量达到18.3立方米/秒。

分水岭下分三条干渠59条支渠,条斗渠,到年12月,红旗渠三条干渠和支斗渠全长.1公里。沿渠建有一、二类水库47座,塘堰座,总兴利库容万立方米,建滴灌站座,同时利用红旗渠自然落差,兴建水利发电站45座,支渠以上共有建筑物座。总工程量挖砌土石方.19万立方米,筑混凝0.91万立方米,投工.85万个,投资.70万元,灌区排水干沟有露水河、洹河、淅河,其中安阳河为全灌区主要排水沟,共有干排长度80公里,支排长度公里,支排以上建筑物座。

红旗渠建成后,形成以红旗渠为主要水源,南谷洞引水库及其蓄水设施给予补充和调蓄的红旗渠灌区,灌区流域面积1平方公里,灌溉面积54万亩,其中自流灌溉52.2万亩,提灌1.8万亩,涉及14个乡镇各自然村,同时解决58.98万人,26.37万头牲畜的饮用水。

红旗渠是在极端困难情况下修建的,林州人民自制炸药,自制工具,自己烧制石灰和水泥,保证了工程需要。工地民工吃带本人分配的口粮,工地每天补助0.5公斤,最困难时民工上山采野菜。红旗渠工程极其艰巨、险要,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有81名干部和民工献出了宝贵生命,并涌现初一大批先进人物,如:红旗渠建设指挥的副县长马有金,为红旗渠建设贡献青春的工程技术人员共产党员吴祖太,舍己救人的女共产党员李改云,农民工程技术人员路银,除险能手任羊成,“神炮手”常要虎,钻洞能手师存,铁姑娘队队长韩用娣、郭秋英等。

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孕育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单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如今红旗渠已经修建50年了,但总干渠和三条干渠还完好,只是下面的支渠、斗渠、毛渠等人为损坏得很严重,整修的呼声很高。

杨贵年12月知道了政府要出资整修红旗渠的事情,得到消息当天晚上激动得没有睡着觉。后来见到林县的主管领导后,就和他们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保证质量。

年7月林州召开了重新整修红旗渠的动员大会,杨贵捐1万元,对于杨贵来说,红旗渠就是一种精神信仰,他希望能把红旗渠精神继承发扬下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qisx.com/hqjg/8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