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忠人老师说他和老伴关门收拾了两天,才可以迎接我们十几个人的到来,其实哪一个搞了几十年收藏的家庭不是弄得乱糟糟的,如果不收拾整理,估计十几个人来家,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啊……

祖忠人是上海华侨摄影协会的副会长,摄影协会的收藏会成立于年,在这27年时间里,他们的活动没有间断,一直是持续的开展各种活动和保持热度,唯一变化是这些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中年人,开始步入老年了。

但是大家都对我说,相机收藏协会能走到今天,祖老师是第一功臣,他的热爱和付出太多了,他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最无私的人。这一点我绝对的认可,因为我在二十多年前就认识了祖老师,也多次参加上海的老相机收藏活动,我每次看到了他忙前忙后的不辞辛苦,也看到了他的为人真诚,非常敬重他!

但是我也有一个认识的“误区”,我早几年一直认为祖老师是“学者”型的收藏人士,而拍摄照片才是他最拿手的,祖老师最擅长拍摄文艺界人士,他拍摄的巴金先生获得国家摄影金奖,而他拍摄了大量的舞台摄影,也堪称是目前国内最好的舞台摄影家,他虽然组织编写了五本资料型的摄影专著书籍,却很少听他讲自己的收藏相机,也没有写过自己收藏相机的文章,再加上他一直在影协工作,收入有限,不会有钱大量的买老相机吧。

直到前年祖老师委托我帮他代买了一套红旗,而去年我们一起参加北京五棵松二手相机交易会,看到的祖老师是买买,堪称是交易会上购买最多的人。一方面是祖老师看到喜欢的相机,无法抑制自己,另一方面,是很多卖相机的人听说是上海的祖忠人老师,非常给面子,他的人品这一刻爆发了,虽然祖老师在上海,但他的名字和为人,江湖早就传开了!

虽然有思想准备,但是走进祖老师家的那一刻,我还是觉得自己肤浅了!祖老师原来收藏了这么多的相机,进门的走廊和客厅里摆着二十余个大大的整理箱,里面全是相机和各种相机书籍、资料,而在房间的玻璃柜中,所有的空间都是塞满的,密密的挤压在一起,以至于我们都不敢轻易去动手碰,怕掉下来……

祖老师说他九十年代初期就开始收集相机,有钱就买,看到喜欢的就想办法凑钱,不买心里难受,买到怎么看都心安高兴,所以这些年来,他不吸烟不喝酒,不做无谓的应酬,穿衣都是很简单便宜的,他的收入大部分都买了相机。

但祖老师又很坚决地说他不是相机收藏家,他只是爱好者,可能是天生就喜欢相机,每天把握一下,就会心情大好,睡觉前看一眼,也会心安入眠。

祖老师的收藏范围很广泛,有国产的,也有日本的,更多的是德国、美国,以及英法的。有相机也有电影机,他说不给自己设收藏界限,看到喜欢的就收,这主要也是基于他对相机使用的体会与感悟,在相机发明的一百八十多年来,充分发挥了人类文明与智慧,各种相机的精巧与细致,甚至让人脑洞大开的设计与制造,让人叫绝和眼前一亮,他喜欢各种名机,也喜欢各种特色的别具一格相机,所以他喜欢有智慧和精巧的相机,而不是看中收藏的门类。

祖老师谈到了自己的第一次使用相机,是租来的,当时上海的很多摄影器材店都有出租相机业务,他租了一台相机,买了简装胶卷,拍出了人生的第一张照片,从此与相机和摄影结缘,成了一辈子的工作和爱好。

他七十年代初期,进入工厂车间工作,由于拍摄一张老工人的学习照片被报纸采用,后来被调入工会,成了“专职”摄影人,这期间他用海鸥相机拍摄了大量的工厂照片,最后又被摄影家协会选中,调入文联成为真正的摄影师。

在五十多年的摄影历程中,祖老师从来没有停止过按快门,他拍摄的大量的上海文艺界知名人士,老艺术家,以及这些年来上海几乎所有的重要演出剧照,这些作品也成了上海文艺界的重要影像资料,至今他依然活跃在各种舞台旁……

这一天我同十几位上海相机收藏家共同拜访了祖老师家,看他的藏品,听他讲收藏相机和拍摄照片的故事,对这老人充满了敬意和好奇。祖老师在组织收藏家活动时一直是高调的,每次都付出大量的心血,而对于自己的收藏,却非常的低调,一再说自己谈不上收藏,更不是收藏家,自己只是喜欢,有钱就买一点。

但当祖老师拿出他收藏的早期摄影书刊、画册时再次让人“惊呼”,这些资料太难得,只有早期不间断地寻找和用心才有可能,而今不仅早不见踪影,即便简单的一两册,也要几百甚至上千了。祖老师的收藏理念与目光不仅独到,也让人不得不佩服!

最后祖老师给大家讲解了红旗20相机的来龙去脉,特别讲到红旗20相机对于相机收藏人、对于出生地上海的重要性,满含深情与感慨。当然除了红旗,感慨的还有东风相机。

祖老师说,现在“只欠东风”,东风来了,红旗才能更高地飘扬!

“东风”不远了,我们和祖老师一起等待……

书影拍摄写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qisx.com/hqjs/13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