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河南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林州(原林县)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民国初,桑耳庄村多户人家,常年到4公里外的黄崖泉担水吃。由于山高坡陡,曾跌死跌伤多人。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会上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意思就是高举红旗前进。

红旗渠工程于年2月动工,至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红旗渠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

该工程共削平了座山头,架设座渡槽,开凿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座,挖砌土石达万立方米。

当时的技术力量,仅有农民最基本的手段,没有任何大型机械,仅用锤头、铁锨、双手。

参与修渠的群众有7万多人。红旗渠修建10年当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

最终经过林县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红旗渠终于建成,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

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很多游客都会慕名的来到此地,目睹这伟大的工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qisx.com/hqjs/13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