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五星红旗出现的重要时刻,让幼儿园的孩子引以为傲;认识少先队队旗,让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向往戴上红领巾的一刻;认识军旗、军徽,激发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对军队的敬仰;在团旗下畅谈青春,初中生描绘自己的未来;回溯党旗的历史演变,高中生和大学生同上一节课,发表小组演说,讲出自己的感悟。

那些关于旗帜的故事,串起大中小幼思政一体化大课堂。近日,“红旗飘飘携手奋进”大中小幼思政一体化教学专场展示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紫竹基础教育园区举行,这也是华师大紫竹基础教育园区十周年庆教育展示活动之一。

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再到高中、大学,从重感知,到重体验、重分享,再到重思辨,同一主题,根据学段不同,前后衔接、循循善诱、螺旋上升,将“红色”深植孩子心底。

你在什么地方看见过五星红旗?五星红旗还会出现在哪些重要时刻?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永德实验幼儿园(尚德园)大一班的小朋友在王建华老师的带领下上了一堂《五星红旗我爱你》的主题课。孩子们团团围坐在一起,观看开国大典视频和奥运夺冠、国庆阅兵、火箭发射照片,激发孩子们小小内心自豪的情感。

五年级的少先队员给一年级的孩子讲解红领巾的含义,讲述自己第一次佩戴红领巾的心情,小学长、小学姐带领小学弟、小学妹认识少先队队旗、队徽。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一(1)班的课堂上,吴周云老师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关于队旗的主题课——《队旗飘飘伴我成长》。

听故事,感军魂,从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中体会和平年代军人在抗震救灾、科技强军已经维护和平多个方面做的卓越贡献。作为小学校园的“毕业一族”,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五(1)班的学生们,在孙敏老师的将讲授下上了一节特别的“毕业课”,认识军旗、军徽,了解建军节的由来,激发对军人、军队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第一次住校、第一次独立游学、第一次参加演说、第一次为“空中课堂”配音……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中六(8)班的孩子们在周悦老师的带领下,回忆自己生命历程中,曾经发生过的那些重要的事情,一同在共青团旗下探问青春,引导孩子们领会青春的绽放需要磨砺和奋斗。

而当高中生和大学生坐在一间教室里,同上一堂课时,又会撞出怎么样火花?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紫竹校区高二(3)班的学生与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孟宪承书院大二学生,同上一堂主题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思政课。郑培立老师从党旗的演变史讲起,学生们跟随教师视角回顾党史,随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角度就“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个问题展示演讲,运用科学方法论证。

在华师大闵行基础教育园区十周年园庆教学展示活动思政教学专场中,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初中到高中,七节专题教学展示课以“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为主线,渗透“五旗”教育,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展思政教育。

据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中党委书记李新城介绍,华师大闵行基础教育园区内有幼儿园、有小学、有初中还有高中,在同一教育园区内,有着天然的空间优势,四个学段融合无边界,同时还得到了大学的强力支持,这非常有利于构建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格局。

“虽然各个学段教学目标不同,但思政教育需要一以贯之,这样的同题同讲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李新城说,同一主题连贯衔接,循循善诱,螺旋上升,幼儿园重认知、小学重感知、初中重体验、高中重思辨,采用不同形式,见人、见事、见物、见价值观,在孩子们心中持续播撒红色的种子。

照片由学校提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qisx.com/hqls/10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