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在郏县大山深处的ldquo红旗渠
提起“红旗渠”,人们自然会想到被誉为“人工天河”的林州红旗渠,并被林州人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牺牲精神所感动,而对郏县“红旗渠”却很少有人知道。郏县真的有“红旗渠”吗?它究竟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乘着春风,沐着春光,怀着敬慕,携着快乐,跟着导航,前去探寻。 从县城出发,车行约30公里,便到了玉屏山脚下,当驶过一个名叫小河的村庄北一公里,我们不知不觉地已经进入了玉屏山中的“红旗渠”路段:一条狭窄的水泥小路紧贴着右边一堵飘带似的石砌墙向大山深处蜿蜒延伸,路的左沿是“护栏”,“护栏”下方是几米、十几米的斜坡或沟壑(其实这并非正在意义的道路护栏,它是由水泥柱固定铁丝网制成的护林网,网的内侧是汝州人承包的植有小树苗的荒山,属汝州地盘,网的外侧则属郏县地盘,在这里郏汝只是一网之隔;那飘带似的石砌墙其实就是“红旗渠”渠身的一侧,当时我们只是没有察觉到),我们驱车在这狭窄(仅能通过一辆车)的小路上,心里着实有点紧张,但心里暗念:出来就是来看风景的,这种经历也许就是一道风景吧,只要不遇到碰头车,就能慢慢地到达目的地。车缓慢地向前走着,我也奉命似的听从同车人的不停提醒,“按喇叭,慢点儿,按喇叭,慢点儿……”,因为急转弯一个紧接一个,前面的路况我“不得而知”。 我们“平常”的心紧绷着。“不到长城非好汉”、“无限风光在险峰”这些警句激励着我们艰难地向前走着……车沿着曲曲弯弯的小道儿向前走了大约一公里,意想不到的险情出现了:前面是一个右转急转弯,路似乎到这里就是尽头了,小路左沿儿的护林网(确切的说当时就是我的心理防线)也不见了。我左脚踩下离合,右脚踩死刹车,右手也习惯地拉紧了手刹,我伸头从前挡往外看,前面是深不见底的山谷。怎么办?我把车火熄灭,别住档,然后下车查看地形。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谷深少说也有几十米,甚至上百米。说实话,我当时头都有点晕,并伴有想哭的感觉。如果说先前的心情是紧张的话,这时候已经是有点儿“崩溃”了……怎么办?继续前行,根本不可能,心理就承受不了;就地调头也是不能,因为路面也就比一个车宽多一点点儿;倒车,别无选择。在那种路况下倒车,困难可想而知……我们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最终才把车开到了先前入山的路口。此时,大伙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并释然地长出了一口气…… 兴许是受“人生要学会转弯”的启示,心想,既然开车去不成,那为何不地奔呢?“走,步行上去!”“走,走!”大有“不到黄河心不甘”的英雄气概。说着说着就步行开走了。 进山路口。绿色的护林网酷似“公路护栏”,当时就是我的“心理防线”。远看,这条小路悬挂在半山腰,就好像太行山区特有的“壁挂公路”,看起来是一幅画,走起来却有点心惊,它一边是紧靠山体的“红旗渠”,一边是看上去就有点儿头晕的深谷,路况着实有点儿悬。我们的车就是走到这儿不敢走了。风景在路上。“换一种方式或思路也许会把事情做得更好”。由于我们是步行的,玉屏山那群峰叠峦,深壑幽谷的巍峨气魄尽收眼底。友友纷纷拿出手机肆意拍照,先前的“不快心情”瞬时被眼前的“惊喜、震撼”所代替。山下的一个蓄水坝(小水库)。居高临下,水清谷幽,层次分明。刚开始,我们还以为它就是心目中的“红旗水库”呢。看见了吧,这就是上面提到的郏县“红旗渠”。红旗渠穿山越岭,在玉屏山西部的半山腰里蜿蜒盘旋,全长10余公里。全渠全部采用石料砌成,隧洞的每个洞口都雕刻有当时的革命口号,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渠还是原来的渠,遗憾的是物是“水”已非。红旗洞。从外观看上去,它与一般的洞口没什么两样,但它却凝聚了红旗渠人的智慧和力量。走进洞门不远,就能看到深藏在山体内部的红旗渠,它就像玉屏山的一条大动脉,流淌着劳动者的血汗和智慧,给玉屏山带来了青春和活力。渠的一端连着上游的红旗水库,一端通往山外的渠体。这个洞口应该是工匠出入和运送材料的通道吧。“穿山越岭”、“逢山凿洞”这些词语定位到这里恐怕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我们不禁被劳动者的创举和气魄打动,并默默地向红旗人和红旗精神敬上一礼!从进山路口步行约2公里便到了“红旗水库”跟前。碑文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授予的奖牌红旗水库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位于干河上游,坝长90米,高42米,库容万立方米。它是郏县“红旗渠”的起点,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水产养殖等综合行性的小型水库。从大坝上那白色的印迹可看出当年的水位是多美“高涨”,只可惜,现在的库容水量只有那么一点滴。溢洪道和安全告示牌我们原计划到这里一睹“红旗水库”的风采就返程了,可一个同伴说:“进来一回不容易,再向前走走看看。”于是,我们就沿着水库边沿的“石头路”继续向前游走。需要说的是,先前的小水泥路到水库为尽头,再往前只是铺满小石块儿的“土路”,有的路面干脆就是趁着硕大无比的磐石。向前走过约五六百米,景观变换了,这里的山石都由原来的白色或灰白色变成了清一色的红色。置身这里,又仿佛到了云台山风景区里的“红石峡”景区。看吧,谷底还有少许的存水。从“红旗水库”向北蜿蜒约二公里,才看到前边山坳里的一个名叫“大石棚”的小山村。从百度地图上看去,这个村庄应该属汝州地盘,我们无法去证实,因为这一路上没遇见一个人影儿。你猜,这俩美女抬得是什么,那是在大石棚村旁干河边上的那块狭长的田地里挖的茵陈和其它野菜,那是最难得的“战利品”。从下车步行上山到返程上车,历时四个多小时,行程将近五公里。累并快乐着,收获满满的:艰苦铸就英雄,艰险练就胆识,付出就有收获,拐弯方见美景!郏县“红旗渠”,你不仅仅是郏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你现已成为郏县人心目中的精神丰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qisx.com/hqls/7009.html
- 上一篇文章: ldquo红旗飘飘rdquo中
- 下一篇文章: 公开回应红旗用的是哪个国家的发动机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