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5.html

使

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

Part1

红旗渠精神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团结协作

无私奉献

(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立足点。

  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五六十年代,林县县委“一班人”深知全县人民虽然在政治上翻了身,但经济上还很贫困,仍在受干旱缺水的煎熬。改变林县山区面貌,让农民脱贫致富,关键是引水进村、引水上山。林县县委于年2月决定开工修建红旗渠,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懂得,修建红旗渠是全县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只要坚定地依靠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全县各级干部和群众在修渠工地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解决难题,真正打成一片,拧成了一股劲。领导一心为人民,赢得万众一条心。全县各级党组织模范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诚意依靠人民群众,从而创造出人间奇迹,形成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

(二)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

  劈开太行山,修建红旗渠,是林县人民从根本上改变干旱缺水的大胆创举。六十年代初,正是国内连续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国外反华势力卡我们脖子的困难时期。林县县委既面临着资金缺乏,物资、粮食紧张和险恶施工条件等困难,又面临着一些压力、指责,甚至受处分的严峻考验。县委“一班人”靠着彻底的唯物主义态度,靠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靠着全县干部群众的坚强团结,无私无畏,迎难而上,坚持到胜利。敢想敢干和实事求是相辅相成,坚定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县县委坚持实事求是。在浮夸风、瞎指挥、高征购一度盛行时,林县县委注意从实际出发,在最困难的时候,全县还有一部分储备粮和资金,这是敢于和能够修建红旗渠这样大工程的基础。同时,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林县县委还注意灵活决策。比如,最初修建红旗渠的三万多民工在七十多公里的总干渠上全线开工。县委深入工地调查研究,学习毛主席抓主要矛盾和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的思想,实事求是地将全线开工的决策,调整为“集中兵力,分段施工,建成一段,通水一段”,这是决定修建红旗渠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措施。一是先修山西境内的二十公里,六个月完成任务,缩短了工期,减少了两地矛盾,既节省了劳力,减轻了劳动强度,又大大鼓舞了群众修渠的积极性。二是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林县红旗渠工程既没有全部停工,也不是撑着硬干,而是实事求是,正视困难,留下数百名技术好战斗力强的民工凿通了“青年洞”等,这对在困难时期建成总干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三是提前修建原定总干渠第四期工程,提前发挥南谷洞水库的效益,使得全县粮食产量于年在全省第一个达到纲要指标,这就进一步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推进红旗渠建设。红旗渠的总干渠修了五年时间,于年4月建成通水;三条干渠原定两年完工,结果一年完成。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破坏,红旗渠配套支渠于年就可全面竣工。如果没有无私无畏、敢想敢干的坚定信念,没有实事求是、灵活机动地调整施工决策,要建成红旗渠是不可能的。

(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体现。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既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气节,不向别人乞求,立得端,行得正,靠着自己的钢筋铁骨一双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共产党人搞社会主义建设,就得辛辛苦苦出力,精打细算花钱。修建红旗渠,林县人民出工按受益面积分配,群众自带工具,自带口粮,不足部分从生产队储备粮中补助。修建红旗渠的石灰自己烧,水泥自己产,每一分钱,一袋水泥,一个钢筋头,一根锤把子都做到了物尽其用,整个工程总投资六千八百六十五万多元,其中国家资助一千零二十五万多元,仅占总投资的14.94%。干部群众同甘共苦,亲如一家,多快好省,群策群力。

Part2

教育意义

红旗渠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太行精神作为党领导太行人民英勇奋斗的精神体现,实质上就是人的尊严不断得到维护,人的作用不断得到发挥,人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的生动例证。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就是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弘扬太行精神,能够使我们不断砥砺革命意志,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提高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内容来源:共产党员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qisx.com/hqcx/10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