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秦名芳通讯员高晓锋一条红旗渠已经流淌了52年,它滋润着林州大地;红旗渠首、青年洞等处更发展成为红色景区,吸引着八方来客,向人们展示着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年10月10日,林县县委召开会议,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专门研究“引漳入林”工程。年2月,工程开工,当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县只有亩耕地、万元储备金、28名水利技术人员。年3月6日到7日,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在盘阳村召开全体会议,会上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即高举红旗前进。经过五年奋战,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通水。年4月,红旗渠三条干渠同时竣工,年,红旗渠干、支、斗渠完成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年7月工程全面竣工。红旗渠工程历时近十年,共削平了座山头,架设座渡槽,开凿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座,挖砌土石达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果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年10月,红旗渠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年1月,红旗渠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年12月,红旗渠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在巍巍南太行,红旗渠依然流淌着,继续发挥着水利效益。它的一渠清水,串起来了一个个旅游景点,给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好去处,在造福林州人民发展全域旅游的同时,它的精神也在感召着一代又一代革命事业接班人。本文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qisx.com/hqfw/14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