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生前树立的棉区红旗村,死后骨灰撒在
今天是周总理诞辰周年纪念日,摄影师一早就赶到了位于鲁北杨柳雪村的怀周祠进行参观,缅怀周总理丰功伟绩和伟大一生。这个小村之所以有怀周祠是因为在上世纪70年代,因为粮棉双丰收杨柳雪村被周总理亲手树立为“棉区的一面红旗”,从此村子跟共和国总理结下不解之缘。 自此“杨柳雪”的名字享誉全国,成为各地学习的对象,周总理多年来也十分关心村里的生产生活,还委托有关部门给村里赠送了拖拉机,加强机械化生产。 为了缅怀周总理,在年村里建成了周总理纪念馆,取名“怀周祠”,原来放置的这块棉桃形状石头,象征着周总理关心的棉花生产。 每年3月5日和1月8日,杨柳雪的村民都会举行活动,纪念周总理。 据老人回忆,当时杨柳雪全村36户口人,亩土地都是“春天一片霜、夏天水汪汪”的盐碱地。 杨柳雪村通过用黄河水来改荒治碱,亩产皮棉达到了斤,粮食亩产达到了斤。 因为连续七年棉花亩产超过斤,该村当时的负责人杨秉利在年全国棉花生产会议受到周总理接见。 周总理当时高兴地说:“了不起呀!粮棉双高产,是红旗呀!” 第二天,《人民日报》以《棉区的一面红旗》为题刊登了杨柳雪的事迹。 在周总理关心下,杨柳雪村连续五年参加全国棉花工作会议,杨秉利也两次受到周总理接见。 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后的最后一把骨灰,就撒在了距离杨柳雪不远的黄河中。 这次摄影师在怀周祠看到,纪念馆重新进行了装修,还未完工,只有部分展品,为了满足群众怀念周总理的需求,临时迎客。 展厅内挂满了有关周总理的图片资料,囊括了一生的丰功伟绩。 这是展厅内的周总理雕塑。 这是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秋收起义。 年11月,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的周恩来。 周总理家乡亲属前来怀周祠纪念周总理的活动记录。 杨柳雪村民纪念周总理的资料照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qisx.com/hqjg/13045.html
- 上一篇文章: 国产大型防空导弹,长10米重23吨,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