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服务”苗卿

一身好才艺,两肩有担当,文化虎山有你倾注的激情;一颗热心肠,两腿闲不住,作为干部股长你总是先人后己。困难补助、休假探亲、家属随军,身边的战友困难很多,可你的信念只有一个:服务基层,官兵至上。

人物事迹

自苗卿分配到团工作以来,工作始终兢兢业业,一心扑在岗位上,先后担任排长、宣传干事、副教导员和干部股长等职。不管在哪个岗位上,他都保持着赤诚的心和火热的激情,担任宣传干事期间,为全团官兵送出一台台精彩晚会,参与研究探索基层“六小阵地”、宣扬“忠勇孪生兄弟”等重大宣传文化工作,为团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自年任干部股长以来,他更是坚持不忘初心,热心服务基层。官兵困难补助、干部休假、家属随军手续办理等一系列业务工作琐碎而繁忙,但他始终秉承“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的观念,工作从不摆架子,一心一意铆在岗位上,热心为广大官兵服务,最大限度为官兵争取权益,深受官兵好评。他对基层官兵充满真挚感情,被官兵们亲切的称为“最可爱的股长”。

枕戈待旦—周能仁

白加黑、五加二、晴加雨,这是一名作训参谋的生活常态。能打仗,打胜仗,你一路军旅都在践行,你的每一根神经都和团队战斗力紧紧相依。办公室里,夜越深,灯越亮,照见了你伏案的背影,照亮了一名普通参谋的强军梦。

人物事迹

谈起机关的作训股,忙、累是官兵对它的第一印象,而每次深夜走进作训股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总是作训参谋周能仁查阅资料、撰写材料、趴在地图上研究地图的身影。在作训股工作的两年中,他坚持实战标准,谋打仗、练打仗,为团队战斗力提升夜以继日的拼搏。参与研究制定团新一轮“两个不经”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创破纪录”活动,代表机关负责指导“海上练兵模范连”参加师荣誉连队比武考核,替党委首长分忧解难。统筹协调“战术考评”演习各单位行动计划交出“全优卷”,负责演习训练保障工作,得到各级领导高度认可,被团首长称赞为:扎实能干的好参谋。当副连长他参加集团军合成营兼职参谋集训勇夺综合成绩第一名;当连长他带领“百人突击队”夺得集团军比武综合成绩第一名,如今担任作训参谋一职的周能仁,成长为练兵的教头、打仗的行家、党委的智囊,在团队的强军征程上用突出实绩书写着自己的“传奇”。

“文武双全”叶建斌

带兵打仗,金戈铁马,那时的你精武强能、意气风发;思想育人,文化熏陶,此时的你军政互换、激情依旧。经受住困难、挫折和病痛,你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两种角色,同样精彩,你的“全优卷”绝不辜负党委重托。

人物事迹

大家都说三连指导员叶建斌是军政互换的“好样子”。在任连长期间,受领新“两个不经”战备规范化现场会示范任务后,他亲自担任场地筹划、器材购置和主体解说,带领连队骨干十几天通宵达旦,着眼“简便快捷”创新库室建设,实现库室箱包化。迎接各级领导参观检查,均受到高度肯定。在今年的“战术考评”活动中,他白天战高温斗烈日带着连队搞训练,晚上参加上级组织的推演,最终带领连队顺利完成任务。军政互换后,面对新岗位他迅速转化角色找准定位,刻苦钻研深化自身理论功底,经常教育引导连队官兵要提高思想觉悟,同时利用好连队“虎啸乐队”自创歌曲提振连队官兵士气。在今年的演习中,他临危受命担任战勤队长,每天带着战勤队战士一遍遍的试验保障行动,细化步骤提高前送效率。最终在演习中,战勤队补给精准高效到位,得到了导演部领导的肯定。

“虎山工匠”叶术青

部队到处是练兵打仗,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条件有限的年代,你挺起胸,扛起全团军械装备管理与保障的重担。你是虎山名副其实的“老同志”,却没有更多的言语,独以无声的精益求精诠释爱岗敬业的含义。

人物事迹

叶术青自年毕业回团工作以来,在军械保障与管理的岗位上一干就是7年整。他坚持实用为先、高效为要。针对团重要目标监控盲点多,重要装备全时监控难的问题,多次牵头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专项研究与整改,实现了重要目标与重点装备监控多方式一体实时全覆盖。同时,研究总结的野外武器装备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成果成功克服了野外装备管理的种种难题,受到师首长高度评价并在全师推广。他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在装备管理业务研究与探索上精益求精,先后参与全军性课题6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全军装备理论研究成果优秀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核心期刊8篇,被EI收录1篇,参编著作1部。工作上积极主动踏实认真、学习研究上力求上进,39岁的他立起了一名爱岗敬业干部的好样子。

“初心不改”王锡帅

当个好兵,是你不改的初心。都说当兵“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你十二年军旅,来回换三岗,岗岗都过硬,证明自己不仅是个好兵,更是块“金砖”。有觉悟,敢担当,从普通一兵到优秀士官长,初心不改的品质最难得。

人物事迹

王锡帅同志入伍以来,服役十二年历经三次岗位调整,却始终不变初心,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创造出了别样的精彩。刚刚入伍当报话兵时为了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他每天将自己的训练量增加一倍,别人一天背20个密语,他就要背会40个才休息,正因为付出了双倍的努力,第一年便代表团参加师报话专业比武并在全师新兵中夺得第一。第二年参加师报话专业比武,面对全师范围内的报话专业尖子,他又取得全师第一并打破师报话专业的记录。选改士官后因连队后勤建设需要调至炊事班担任班长,面对全新的岗位他重头开始,向炊事员请教,自己购买相关书籍学习,上手后的王锡帅带领炊事班想方设法提高连队伙食保障水平,受到全连官兵点赞。后来连队因报话专业骨干稀缺,再度调任他担任报话班班长并在年聘为连队士官长,转变为士官长的他又开始了新的努力,钻研教学法,提高自身带兵经验,为连队全面建设提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军械大咖”宿凯东

为练本领,你吃遍所有的苦,换来团队最多的甜。宽厚的背肩负保障维修重任,粗糙的手解决无数疑难杂症。十六年默默坚守、无私奉献,你洒下辛苦的种子,从集团军到团,“绝对靠谱”成为你最鲜亮的名片。

人物事迹

从军十六年的宿凯东做到了把岗位当舞台把工作当成事业,时刻把“装备保障”放在心中,苦练维修本领。作为军械专业行家里手的他,初学时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单位军械维修缺乏专业能手,一遇到大问题就要向上级求助。面对这样的情况他迎难而上主动钻研,学习相关理论、研究各类材料、查阅装备说明,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打电话向专家取经,到兄弟单位求教,最终梳理总结了十余本笔记。靠着这股拼劲和钻劲,他没几年就成了军械修理的专业能手。

因业务素质能力突出,他还多次被抽调到集团军轻武器维修集训队担任教练员,钻研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高,被评为集训队优秀教练员。荣誉加身并没有让他骄傲自满,追求精益求精的他修理技术越发精湛。今年“东南-1号”演习期间,他主动请缨协助机关业务股对全团军械装备进行检修,连续一周时间每天超时超量完成装备检修任务,确保演习全程团队装备性能良好。

“上膛子弹”张飞

练体能,强技能,钻战法,矢志不渝,时刻待发。身边的战友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胜战。年复一年的苦练,带着血水汗水,腿上的沙袋越绑越重,靶上的准心越瞄越清。如果战争明天打响,是一颗子弹,你已上膛。

人物事迹

入伍11载,矢志当精兵。张飞始终告诫自己,当兵就要当一个能打胜仗的合格兵。参加团“猛虎突击队”,腿上绑沙袋、背囊装砖块练体能,枪管放弹壳、前端挂水壶练射击,练就一身硬功夫。参加“猎人”集训,在近乎残酷的训练中,坚持到最后被评为“优秀猎人”。团组织实战化比武,在米障碍中,为了甩掉对手,张飞大胆的想三步就越过4米长的云梯,一个不慎掉了下来,右眼角鲜血直流。战友惊呼声未落,他却闭着右眼,又是一路狂奔,带着飘洒的血滴冲过终点。一次参加上级建制连比武,张飞扛着连旗往前冲,兄弟单位的扛旗人换了三次,硬是没有追上他。当把连旗插到终点,他难受的把胃液都吐出来了,“连旗就是连队的魂,扛着连旗跑一点儿都不累。”他说。凭着过硬的军事素质,张飞9次执行重大军事任务,创新5种新装备战训法,10余次在集团军和师比武场上夺取名次。这个老兵始终在爱军精武的路上不断奋进。

“简而不凡”王永明

十五载宝贵青春,执守一个平凡岗位。危险无处不在,你用过硬技术当盾牌。徘徊过、迷茫过,但当组织需要时,却不曾迟疑过。简单的角色绝不平凡,因为你的肩上托付着无数官兵的生命安全,一把方向盘,一个大传奇!

人物事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人生的跌宕起伏中有人徘徊、有人迷茫,而炮营部驾驶班班长王永明却铆在一个极其平凡的岗位上,用十五年时间书写了一个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他苦练本领当标杆,先后驾驶过指挥、检测、运输、牵引等7类车辆,经历30余次长距离机动保障任务,安全行车10余万公里,两次被师评为“红旗车驾驶员标兵”、三次被团评为“红旗车驾驶员”,成为名符其实驾驶标兵。他立足岗位尽职责,作为营部驾驶班长,在带新训驾驶员时认真严格,短短两个月,便使新训驾驶员能熟练驾驶全营多种车型。担任车炮库管理员,将车炮库管理得井然有序,连续7车炮库在各级检查中没有出过任何问题,把车炮库打造成全团重要目标中最让人放心的点位。身边的战友经常这样评价他:“战士心中的老大哥,驾驶员队伍的顶梁柱。”

“逐梦赤子”马阿木

因为有梦,你从遥远的大凉山中走来参军报国;因为有梦,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素质短板都不能将你击垮。拼搏、拼命,自强不息、埋头苦干,六年的付出换来连队的中坚砥柱。你是追逐军旅梦想的赤子,你是“四有”军人的样子。

人物事迹

年从四川大凉山入伍的彝族小伙马阿木,刚到部队时,一个汉字不识,只会讲几句简单的汉话,不要说学习文化,就连最基本的沟通交流都很困难。面对这些困难马阿木为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从讲话识字开始,每天坚持读报半小时,写字半小时。他把各类学习资料做成卡片,装在口袋,一有空就拿出来看一看、记一记。不到半年时间,马阿木便可以认字读书,并能自如表达思想,流利地与战友交流。而现在的他不仅通过了国家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还积极准备报考自学考试。在不断学习进步的同时,马阿木也坚持自我加压强化训练,每天早上提前起床计时跑武装五公里,训练场上给自己加大训练量,每天晚上在排房“开小灶”。经过长期不懈的坚持,武装五公里他能跑在全营前列,成为了战友公认的专业尖子,多次代表连队参加上级比武考核,为连队和自己赢得了一项又一项荣誉。而今入伍6年的马阿木,成了连队的得力骨干,并顺利发展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还多次荣获嘉奖。

“知心大哥”王帅

新兵老兵“刺头兵”,怎么带?五连王帅有真经!十三年的老班长,连队离不开的顶梁柱。你是集素质与能力一身的骨干好榜样,是摸得准战士心思儿的“老大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批批战友走了又来,王班长知兵爱兵育兵的故事说不完。

人物事迹

他是军中之母,当兵13年,7次担任新兵班长,在大家感慨“新时期的兵越来越不好带”的时候,他却说到:“没有带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的班长。只要真正做到知兵暖兵,同时让兵有尊严有作为,就能把兵带好。”训练基础弱,别人认为的“刺头兵”、难带的兵,他总能成功使其转化。战士廉承泽刚刚来到部队时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流,工作也不积极。王帅主动靠上去找他谈心聊天,带着他干活,手把手的教,帮其树立信心。一段时间过后,该同志思想逐渐有了转变,工作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后来多次参加连队组织的各类活动表现突出。战士张建华本准备退伍读书,但王帅在了解到他家庭条件一般后,鼓励他通过考取军校给家庭分忧,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为他创造学习条件,最终张建华不辱使命成功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王帅自担任班长以来,所带战士1人考学,8人立功受奖,10余人成长为班长骨干,30多人选改士官。

作者:胡泽宇、张英杰

编辑:史亚翔、郭光辉

转载请注明来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qisx.com/hqjg/7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