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旗渠精神开启长安新征程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弘扬红旗渠精神做好基层安监工作

12月29日,长安镇庄团村组织村两委干部、联村干部在村部一同观看了话剧《红旗渠》,前往红旗渠参观学习的庄团村党总支书记张祥彬在会上与大家一起交流了学习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通过观看话剧和交流心得,使我们年轻干部知晓,红旗渠精神永不过时,历久弥新。作为一名扎根基层从事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的年轻干部,我们有义务要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让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为适应新时代基层安监和应急工作的需要,弘扬红旗渠精神,我们安监干部要做到“严、细、实”。

一是要坚持“严”字当头。严,就是严谨、严格,不敷衍了事、不马虎大意,不降标准、不打折扣。要全面从严加强作风建设,严于自律,严格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坚持守土有责,将“严”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增强安全制度的刚性约束力,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守住安全这条红线。

二是要在“细”处着力。安全生产工作要发扬细心、细致、细化的工作作风,弘扬精细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注重细节、防微杜渐。从细处入手,持之以恒地精细工作,不留空白、不留盲点、不留缝隙,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杜绝粗心大意、粗枝大叶和粗制滥造,确保安全生产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要以“实”字为本。安全生产要从工作实际出发,出实招、重实干、求实效。安全生产容不得作风漂浮,不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不能好高骛远、表里不一,要真抓实干,“一竿子插到底”。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切实保障我镇安全生产态势平稳运行。(李睿)

践行红旗渠精神风雪路上暖人心

“凤海,你现在人在哪里?”

“在村委会农家书屋里学习文件,正努力充电呢。”

“赶紧的,趁雪还没下,山路没有结冰,我和你一起去一趟山里,给独居留守老人带些棉被,顺路排查一下公共设施和安全隐患。”

“好的。”

挂掉电话,凤海不忘夹好书签,放下手中的《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整了整衣领,就向着门口快步走去。刚刚正是长安镇梧川村书记洪海飞和村委冯凤海之间的通话。

12月29日县气象台预报全县将有一轮强降温及雨雪冰冻天气,平均降温达10度以上。梧川村的“山里”住着一百多户人家,有不少是老两口,甚至有些是独居的老人,他们的生活状况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村两委的心。气温骤降,山路难行,天空飘着小雨夹杂着雪花,凤海小心翼翼的把着方向盘,平时麻溜的山路弯道,今天行驶起来,他特意慢了许多。坐在副驾驶的洪海飞书记,一遍一遍熟练的数叨着独居老人的名字,因为时间紧,他们需要选择最好的路线,最高效率地把棉被、物资在夜幕降临之前送到每一户上。“老洪,一定要把自来水龙头包扎起来,如果晚上不用水了,尽量把总阀门也关掉,以免被冻掉。”“好的,好的,还是书记想的周到。”洪书记送完棉被,又向老人们再三叮嘱保护好水龙头,山里的自来水工程是村里费尽心力建设起来的,平时的维护难度很大,如果在特殊时期被冻坏,那真是会大大的影响山里几百人的生活。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返程的途中,两人并没有多一丝的轻松和欢乐,因为压在他们心底的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梧川村的集体经济项目——草莓园。今年扩建的大棚,还没有经历过大雪,能否安稳的度过这个冬天,他们毫无底气。两人在车上一直讨论着如何预防和加固大棚,才能避免这次强降温天气。天色暗了下来,远远的看到村里升起了炊烟。凤海把车停在路边,两人一路商量着,向草莓园走去…….

“铁树花开,奇迹终会出现!”突然想起“红旗渠精神”里这句名言。梧川村有了这样的干部,就是对“红旗渠精神”最好的传承和实践,我相信这个冬天,有了他们,就不会“冷”。(黄威)

红旗渠精神指引我前进

最早了解“红旗渠”这个词,是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上,短短的一行字,印象也不是很深刻,后来在部队新兵连观看电影《红旗渠》,重温了那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时代日益发展的今天,红旗渠精神仍闪耀着光芒。当我们再次学习红旗渠精神时,仍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虽未身临其境参观过红旗渠,但是我已深深领悟到红旗渠精神,使我更加坚定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更加热爱本职工作。

干旱缺水曾是长期困扰河南林县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大问题,在60年代艰苦的条件下,几十万林县人民不怕流血流汗拼命修渠。红旗渠的成功,离不开普通老百姓的支持,是坚持走群众路线的真实写照。“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是我们乡镇工作人员的指明灯。

我们长安镇的每一项工作离不开普通老百姓的支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汪黎均)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qisx.com/hqjg/8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