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的研发史,即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从年的“汽车实验室”到现在的“研发总院”,71年一路走来,荆棘与鲜花陪伴、汗水和泪水辉映。71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的百年梦想。

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我们沿着一汽研发的历史回望来时路,再次循着时光的足迹、探寻那逐梦的征程,寻找研发人艰苦奋斗、玉汝于成的初心……

红旗发动机

动力总成

总是成事

上世纪50年代至今,红旗发动机研发工作走过了70年的光辉岁月。从红旗CA72汽油机试制,到CA汽油机大规模量产,再到以红旗V12为代表的四大平台汽油机投入使用,红旗发动机的研发成功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的壮举。这一过程中,一代又一代发动机研发人员废寝忘食,战斗在设计与试验一线,他们的事迹不断激励着新红旗人为强大中国汽车产业而不懈奋斗。

年7月,我国第一台V8发动机制造成功,这是中国汽车发展史上第一辆高级轿车的中国“芯”。红旗V8发动机可以与同时代的奔驰、劳斯莱斯等汽车发动机比肩,代表了上世纪50年代的最高技术水平。其匹配的红旗CA72轿车,年生产装配40余辆,为国庆十周年献礼。

上世纪60年代后期,一汽研制生产红旗防弹轿车。根据整车要求,发动机最大功率不小于马力,扭矩不小于牛米,但由于发动机的轮廓尺寸不能太大,第一台样机试验不仅最大功率没有明显提高,反而出现过热损毁了发动机。负责设计的杨建中克服重重困难对设计进行了改良,用钣金焊接的方法制造出简单样件,探索发动机功率不达标以及过热等问题的原因。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发动机马力终于实现目标并超出设计要求。

年,一汽开始CA汽油机国产化工作,当时只有纸质二维图纸,如果需要进行三维校核非常困难,难以找到各个结构特征准确位置。由于没有计算机辅助设计,校核速度非常慢,而且对设计师空间想象能力要求非常高。现在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的连杆间隙校核,当时是将连杆用纸板做成模型一点一点画出连杆运行轨迹包络,设计速度比现在要慢上几十倍。为此所有设计人员需要通宵工作,才能达到用CAD手段进行三维校核的效果,但艰苦的努力为之后的发动机逐步国产化及不断改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A系列汽油机的开发和投产,不仅满足了日益严格的国家排放法规要求,也为一汽轿车、轻型卡车、面包车和皮卡车等产品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动力保障。该系列汽油机年达到最高年产量台,累计生产台,为一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国内发动机生产供应商体系建立、发动机产品开发和工艺生产领域的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

年,一汽开始自主开发单缸排量0.5升、气道喷射和汽油直喷共平台的燃烧系统,并率先开发了四缸发动机机型,是国内最早投产的汽油缸内直喷发动机。

年,为满足国庆60周年“红旗”检阅车的需要,一汽启动了CA12GV汽油机项目。设计师李金成带领团队仅用8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从白纸设计、样机试制到发动机点火的全部过程。CA12GV汽油机突破了V型汽油机设计技术难题,满足L平台“红旗”检阅车需求,且达到国际同类发动机先进水平,重塑了“红旗”轿车品牌形象。

年,为满足市场对高端自主品牌轿车的需求,一汽启动了红旗C/D级轿车的开发,并决定同步开发配套的V型6缸和8缸汽油发动机,目标是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同类汽油机先进水平(对标奥迪、丰田)。历时4年开发,V型6缸和8缸汽油发动机在年实现批量商业化生产。

为满足四、五阶段油耗和国6(b)排放法规要求,年一汽启动第三代高效高动力汽油机产品开发。总体思路是通过在高效燃烧、超低排放、智能控制、数字化设计、精益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实现自主发动机在低碳环保、智能控制、精益制造方面全面赶超国际领先水平,并实现发动机产品系列化、产业化,为汽车工业绿色智能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红旗第三代高效汽油机相比二代机单车节油1L/km以上。20TD和30TD凭借十大创新技术,双双获评年度“中国心”十佳发动机,获得行业内一致认可;15TD获评年度“中国心”十佳发动机,是同级别机型热效率最高的发动机。目前第三代发动机已经生产30余万台,搭载红旗H5、HS5、HS7、H9等多款红旗热销车型,助力红旗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

波澜壮阔七十载,继往开来续新篇。从创建初期的手提肩扛,到如今体系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研发中心,这其中凝聚了无数研发人的心血,彰显了研发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新时代、新征程,新一代研发人将接力传承、不辱使命,在创建世界一流汽车研发中心的伟大征程上继续披荆斩棘。

来源:研发新视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qisx.com/hqjg/9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