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好文,尽在“衲读”“衲曰”

年7月8日,河南省林县红旗渠工程全部建成

图为红旗渠风景区主要景点之一的“青年洞”

原载:《凤凰周刊》年第28期

作者:杨桐

年8月13日上午,83岁的杨贵重返河南林州,为红旗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揭牌。这天,投资1.5亿元的红旗渠纪念馆扩建工程开工。

之前的7月12日,林州召开题为“珍爱生命线,重修红旗渠”的动员大会,宣布投资9.7亿元,分三年时间重修红旗渠及其配套工程。

林州重修红旗渠,契机是年7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亦和省委书记卢展工两次观看有关红旗渠的演出,河南根据高层精神重扛红旗渠和焦裕禄两面红旗不无关系。

历史在重演,年11月上旬,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召开全国山区工作座谈会后,时年29岁的林县县委书记杨贵提出“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红旗渠工程在“三年自然灾害”中上马。

总长公里的红旗渠,最早是叫“引漳入林”工程,即将山西境内的漳河水引到河南境内的林州,特殊时代很快用上了红旗渠这个名字。红旗渠源头始自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汾河湾,总干渠穿山越壁到达林州后分成十条干渠和分干渠,再分为51条支渠、条斗渠和条农渠(又称毛渠),连带个水库和塘堰,供林州60万人口吃水和54万亩农田灌溉。此外还有无法计数的排灌站和小型发电站,形成长藤结瓜模式。在“人工天河”的施工难度背后,是官方统计的死亡人,重伤致残人的代价。

红旗渠曾在一代中国人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它与大庆、大寨一起成为特定年代的标志。以后,红旗渠精神又被认为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延递至今。年7月☆☆☆视察河南时亦曾指示,中原大地孕育的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是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年,红旗渠管委会成立了红旗渠风景区,最初收入寥寥。但到年6月,中宣部将红旗渠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旗渠以“红色旅游”为卖点财源滚滚,每年门票收入万元,超出了以景养渠的初衷。

作为红色旅游胜地,红旗渠一直是各地开展入党宣誓的场所。年是中共建党90周年,仅仅一个6月,全国就来了余个党建单位和5.1万游客。

在风景区火爆的背后,红旗渠受到源头缺水和管理废弛的双重制约,几乎失去实用功能。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集体经济崩塌,红旗渠渠道废弃。水源地用水紧张,红旗渠常年见底,山西、河北、河南三省农民为争水源架土炮对轰。

近年蜂拥而生的厂矿、大型基建带来的开山炸石需求,让红旗渠的残躯面临化骨扬灰之患。

在林州境内,因红旗渠修建引发的政治和人情恩怨从未停息,延伸为“保渠派”和“废渠派”对峙,并牵连到外界的思潮争论。红旗渠的荣辱兴衰,已经成为某种超出林州范围的政治风向标。

此次林州斥巨资为红旗渠输血,说明其不是一项可以任由自然淘汰的工程。

回到原点再出发

年7月23日举行的开工仪式上,林州市委书记郑中华和“四大班子”捐出了一个月工资,前来参加会议的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程志明和安阳市副市长葛爱美亦各捐元。

林州的大型企业也被要求参与捐款,其中一家公司的捐款金额为万元。当天现场募集到的捐款达1万元。

更多好文,尽在“衲读”“衲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qisx.com/hqls/10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