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再访红旗渠
中度白癜风怎么治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316/4591483.html 再访红旗渠,别有一番感悟在心头。 几年前,初游红旗渠,景区的“雄、险、奇、秀”冲击着我的视觉,素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的人工天河雄伟浩大,一线天险峻陡峭直达山巅,步云桥连接两山尽收山下美景,络丝潭如壶口瀑布一般奇特壮丽,整个林州大地依附在太行山脚下,在红旗渠的滋润灌溉之下,山清水秀,生机勃勃,犹如江南美景一般秀气。上次,未曾到过纪念馆,对红旗渠的感悟仅仅停留在“红旗渠是林县人民为了解决用水困难,人工在太行山上开凿的一条水渠”,对真正的“红旗渠精神”了解甚少,也没有深切的感受。这次红色教育刚好补上这一课。在纪念馆,先是一组数字——10、、、、……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杨贵书记的带领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全县人民历经10年,削平了个山头,架起了个渡槽,打通了个隧道,修筑了长达公里的人工天河,把位于山西的漳河水引到了林县,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面貌,使50多万亩旱地变成了良田。红旗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十六字精神震撼了我,使我备受鼓舞。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林县人民一不等二不靠,自食其力,组织7万人民群众上山开渠。住山洞、吃野菜,没人叫苦,没人喊累,没人退缩,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林县人民硬是靠着一双手,凭着一把锤、一把钎,削山头、挖隧道、架渡槽,克服种种困难,开创了林县人民的生命之渠。还有一个故事令我肃然起敬,就是特等劳动模范同时也是年龄最小的劳动模范张买江的故事。导游介绍说,年5月的一天傍晚放炮时,张买江的父亲张运仁在工地牺牲了。年春节刚过,作为家中长子的张买江受到母亲的嘱托:“你爹没有修成渠就走了,你去修渠就得把水带回来,带不回来水,你就不要回来!”就这样带着父亲的遗愿和母亲的嘱托,年仅13岁的张买江就去了红旗渠工地,一干就是9年,再苦再累从未退缩,直到红旗渠完工,把漳河水引到林县,他才回家。这种精神、这份坚持,实在难能可贵。☆END☆责编│狄爽审核│李先科监制│杨立召来源│宋瑞杰出品│五矿矿业新闻中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qisx.com/hqcx/10291.html
- 上一篇文章: 红旗渠上的英雄们
- 下一篇文章: 红旗礼宾轿车的12缸发动机是谁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