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一直听父辈讲修土门河水利工程,我是毫无印象。天旱时,村上人说去土门河放水,我想就是渠里的水流到田地里,水到渠成润谷苗。6月2日一大早,培元叔打电话约我去土门河转转,想想无事就答应下来,也想去看看父辈们口中的土门河,下午4点多钟,邓家小院光荣大哥驾车,和培元叔、韩卫一行四人沿岩张村下沟。培元叔聊起了当年修土门河的情形,言语间溢满自豪。他说土门河是铁炉人用黑蒸馍垒起的水利工程。下沟时,车子在坎坷崎岖、仅容一车通过的山路上扭起"迪斯科”。培元叔和韩卫的叙说,让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年至年全乡修建土门河激情燃烧的战斗岁月,眼前仿佛浮现铁炉塬父老乡亲为改变旱塬靠天吃饭历史,扛起撅头拿起锹,背着黑馍推上独轮车,从四面八方汇聚,靠脚板走到土门河修建水利工程。他们用近乎原始的劳动工具挖土填坑,引水筑坝,夜宿烂泥湾,淌过老虎口,激战鹰嘴岩,跨过双猴山,在沙石湾地里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啃着黑蒸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历时8个多年头,建起了堪比“红旗渠”的土门河水库,初建成土门河水库,竟能灌溉良田上万亩,创下了陕西水利史上的奇迹。以敬仰的心眺望土门河桥渠,犹若巍巍丰碑,一部有色彩的奋斗历程,一卷战天斗地的历史图画,记载着父辈们满怀豪情,挥汗如雨,他们敢让高山低头,让沙石让路的革命劲头,以当代“生命不息,挖山不止”的愚公精神,誓将福水润旱塬,造福后辈子孙。我想起培元叔创作的铁炉塬四景中的《东有土门河》:铁炉人民钢铁汉,敢叫龙王听召唤。引水上塬创奇想,土门河水润泽田。以精练的语句,写出了铁炉人民钢铁硬汉,战胜艰难限阻,成就历史丰碑。水润铁炉,功在千秋!为什么铁炉人提起土门河水库饱含热泪,溢满自豪。因为他们铭记父辈们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段无法忘记的奋斗历史。夏天,久旱无雨,急坏了铁炉塬的庄稼人。土门河水库放水啦!一阵惊呼,呼出了大人们的喜悦,顽皮的小孩子光屁股在渠里游泳嬉笑雀跃。而大人们带上草帽,早早来到田埂上,看着土门河水,翻山越岭,带着芬芳,带着甜润,带着希望,唱着一路欢歌流入田间地头,同小草言欢,同禾苗亲呢,眼前幻化出丰收美景。一个人要有骨气,一支军队要有士气,一个民族要有精神。土门河水库,已然成为辈辈铁炉塬人心目中的"红旗渠”、幸福渠,更是矗立铭刻在铁炉塬人记忆深处的巍巍丰碑。土门河,难忘的时代记忆,我们还会来的。土门河,我们寻找父辈战天斗地的成功真谛,我们更要寻找父辈们初心和使命的深厚伟力。铁炉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qisx.com/hqjs/10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