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红旗渠分水闸参观新华社记者李安摄红旗渠绵延太行山间公里,历经50余年,至今依然承载着河南林州百姓的幸福安康,而这里的人民也同样承载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他们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代代相传。

01

每一位修渠人都是一部中国故事

王春丽年从河南安阳来到林州市红旗渠干部学院工作时,一度以为培训部教师是个办公室里的平淡差事。“来了以后却发现,大部分时间要带学员到红旗渠进行现场教学,新鲜又有意思,但过了一段时间,有的学员开始叫我‘导游’。”她说。

那个时候,很多学员不太理解这份党性教育工作的意义,王春丽初来乍到对红旗渠的历史也理解不深,甚至对是否继续坚持这份工作有些动摇。硕士研究生毕业、播音主持专业科班出身的她,看着一起毕业的同学在朋友圈晒大城市的生活、工作,相比之下,“导游”让她茫然失落。年,恰逢红旗渠干部学院成立口述历史项目组,该项目组通过面对面访谈的形式,挖掘、收集、整理红旗渠修渠人身上的历史故事。王春丽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开始接触到红旗渠建设的第一手资料。“修渠人都非常朴素,他们甚至不会说那个时候条件有多么艰苦、环境有多么恶劣、自己干的事有多么伟大,大都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做或者需要做的事。”王春丽说。平凡的红旗渠建设者带来的却是震撼。50多年前,一些当时比王春丽年纪还小的修渠姑娘走上工地,在那个物资匮乏、缺衣少粮的年代,在寒冷的冬天穿着单鞋踩在泥水里,脚被冻伤裂开了口子,就自己用针线把伤口缝合,继续劳动。

▲《凤凰双展翅》(放大)魏德忠摄60年代

后来,在红旗渠纪念馆中,王春丽会跟学员介绍一张名为《凤凰双展翅》的照片。照片正中的女工被当地人称作“铁姑娘”,她气定神闲地双手各握一根铁钎,旁边4人用力抡锤打击、开凿山体。红旗渠建设过程中有很多“铁姑娘”,她们扶着铁钎的手每天在无数次打击震动下,从剧痛到失去知觉,最后裂开一道道伤口,到了冬天,双手红肿得像紫薯一样。当年的卫生员感慨:“在给这些小姑娘手掌打消炎针的时候,血水混着药水从伤口渗出。她们一个个疼得厉害,紧紧闭着眼睛皱着眉头,大冬天里额头上渗出汗珠,却没有一个人喊疼。”“不听他们亲口说,很难相信这是真的。老人们平静地讲述红旗渠里的中国故事,对我产生了极大的震动。这么多朴素、平凡的中国人身上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我要肩负使命担当把他们的故事讲好,才对得起这些为了红旗渠的修建付出汗水、血水甚至生命的英雄。”王春丽说。从此,王春丽发挥自己播音主持专业的优势,在红旗渠现场教学中声情并茂,让学员不光感动一阵子,还要记住一辈子。有一次讲到动情处,王春丽忍不住流泪,曾叫她“导游”的学员递来纸巾对她说:“老师,您让我们记住了红旗渠精神。”

02

为什么红旗渠能修成

为了更好传播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干部学院近年来相继开发了劳模互动访谈课、体验教学、音像教学、最美修渠人情景教学等,在课堂上跟学员分享红旗渠背后的典型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在开展多种形式教育的同时,对红旗渠文化进行抢救性挖掘和保护。王春丽也以“红色基地现场教员的口语传播”等为主题,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有一天,一位学员提问:几百年来,为什么历朝历代都没有解决当地百姓的吃水问题,而在新中国最贫弱的时候,修成了这条“人工天河”,造福万千百姓?王春丽想到了修渠时的林县副县长马有金。10年修渠,9个大年夜在山里的工地度过——马有金是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在工地抡大锤的时候听到母亲病逝的噩耗,嚎啕大哭地奔回家,跪在母亲的棺木前。红旗渠的缔造者、当时的林县县长杨贵看着这位一身泥土、瘦骨嶙峋的共产党人,也跪了下来,对着棺木说:“有金可能算不上您的好儿子,但是我敢说他是全县人民的好儿子。请您安息。”“这就是为什么红旗渠能够修成的答案。”王春丽说,正是因为有一大批像马有金这样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的领导干部,他们和群众吃在一起、干在一起,心里装着群众,却没有自己,最终才能领导人民,让红旗渠的修建始于悲壮、成于辉煌。他们早已用行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产党人精神境界的重要论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03

红旗渠精神生生不息

而今,王春丽工作和生活的红旗渠故乡林州越变越美。太行山下,红旗渠畔,市区高楼挺拔、街巷整洁明净;农村生态园、农家乐次第建成,生意红火。一辆辆旅游大巴车在城市和农村穿行……林州正向世界人文山水城市迈进。

▲这是蜿蜒穿行于太行山间的红旗渠总干渠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河南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实施以来,林州市坚持做好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4篇文章,并于年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林州城内路灯、井盖、雕塑等被注入红旗渠元素,处处可见特色文化标识;夜幕下,红旗渠灯带闪烁,宛若天河……林州的变化太大了,但没变的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红旗渠”这句话在当地流传了几十年,至今仍挂在百姓嘴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红旗渠。”林州市委宣传部部长王献青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红旗渠是非常生动的教材。上世纪60年代,在国家最困难的时期,原林县人民听党话、跟党走,在党的领导下修筑了这条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是人民的红旗渠,没有党的领导,没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意识,就不会有红旗渠。今天,我们更要通过实干、苦干、巧干构筑一条新时代精神文明的红旗渠。”年9月21日“国际和平日”,首届中国林州国际友好和平艺术节启动仪式在山清水秀的太行大峡谷举行。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向艺术节发来贺信。至今,林州已连续9年举办国际友好和平艺术节。王献青表示,今天的红旗渠人正通过文化艺术进行国际交流,把包括红旗渠精神在内的新时代中国精神和优秀文化向世界传播,让世界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中国力量、中国担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qisx.com/hqjs/10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