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发展期的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www.qwztbg.com/bdfkf/jgzl/1748.html

红旗漫卷高原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西藏时指出,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70年弹指一挥间,古老高原换了人间。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巨变沧桑,是祖国的怀抱温暖如春;饮水思源,是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幸福的滋味溢满高原,感恩的歌声传遍四方,今日西藏,鲜艳的国旗、党旗处处飘扬,那一抹抹红,成为多万各族儿女最坚实的依靠、最悉心的守护。

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

西藏卫视+推出大型主题专栏

《红旗漫卷高原》

触摸广袤高原上

奋进跳动的时代脉搏

感受各族人民说不完

道不尽的赞颂之情

尼洋河畔红旗颂

来到位于边境地区的下察隅镇京都村僜人群众贾望龙家,一场升旗仪式正在进行。

京都村曾是深度贫困村,群众住木板房,走泥巴路,靠天吃饭,人均年收入不过几千元。

年,在党的惠民政策指引下,京都村完成了边境小康村建设,村庄从里到外一改往日风貌,亩猕猴桃种植基地建起来了,群众不出村便可实现可观收入。

贾望龙家也因此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幸福新生活。

夫妻俩把心底的感恩化作每隔几天在自家院子里升国旗的行动。一面国旗就是一份爱国之情,如今,越来越多的群众也加入了这个升旗队伍。

在西藏,最美的风景就是国旗。无论是在城市、乡村还是在祖国的边防线上,处处都是鲜艳的五星红旗。

但也有这么一面国旗,布满清晰的折痕,针线交织的脉络,旗面已经泛白,边角已经破损,这是林芝镇立定村保存了61年的一面手缝国旗,缝制国旗的是一位翻身农奴——立定村原党支部书记旺久。

年10月,旺久作为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代表,在北京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激动的旺久夜不能寐,用整整7个晚上,缝制了这面五星红旗。

这面国旗陪伴了旺久的一生,在农田劳动时插在田坎上,在运输物资时绑在马背上……临终前,旺久把这面国旗交给了下一任村党支部书记。就这样,这面国旗的故事在十里八村广为传颂。

一代代人传承接力,一代代人砥砺前行,那一抹红是一种力量,守护着祖国的壮美山河。一百多公里外的米林县琼林村,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镶嵌在天边牧场,格外引人注目。

珞巴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民主改革前,他们还在深山老林中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从搬到平坝地区居住到已经三次搬新家,从砍树改善温饱到吃上“生态饭”,从衣不蔽体到全面小康,生活在边境地区的珞巴族群众,把自己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情怀。

那一抹红更是一种情怀,凝聚起中华儿女的磅礴伟力。高高飘扬的党旗下,是一名名党员的使命与担当。八一镇巴吉村,是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到访的地方。年,他在巴吉村考察时叮嘱村党支部要发展村集体经济,为村子未来发展指出了方向。

十年时间过去了,从建材市场到商砼公司,再到土特产一条街、物流园区,巴吉村的集体经济由零发展到如今的一千多万元,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元。党旗高扬风帆劲,巴吉村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今年7月21日,距离巴吉村仅10公里的嘎拉村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也沸腾起来。绿树成荫的嘎拉村红旗招展,洋溢在群众脸上的幸福道也道不尽。

说不完的幸福事儿、道不完的感恩情,“桃花源”嘎拉村的美好生活是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

沧桑巨变,再创辉煌。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高原儿女心怀感恩砥砺前行,正朝着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奋勇前行。

完整版视频请戳

西藏卫视+

主编丨扎西玉措

编辑丨央措玉珍

记者丨杜芳次旦旺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qisx.com/hqls/11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