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再现火红年代的奋斗
山腰上的 红旗渠 内容简介 ●●● 《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一书以“为什么要”“为什么敢”“为什么能”的“红旗渠三问”为主线,生动再现了“人工天河”红旗渠从酝酿到决策、从上马到建成的整个过程,深入解读了红旗渠蕴含的红色基因,深刻阐释了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当代价值。 上世纪60年代,林县县委带领人民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苦干10年,在巍巍太行山上建成了长达公里长的盘山大渠,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生动诠释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同时也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本书从红旗渠建设者后人的视角,以“红旗渠三问”为故事线索,还原了林县人民“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的历史,还原了那个火红年代的时代背景、社会画面、建设场景、人物细节、心路历程。 《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描绘了一幅“奋斗者群像”,在修渠大军中,杨贵、李贵、李运保、秦太生、周绍先、王才书、马有金、张中和等优秀党员干部走在了前头,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创业篇章。从中可以清晰看到总指挥长马有金、技术员吴祖太、“除险队长”任羊成、“神炮手”常根虎、“农民水利技术员”路银、“凿洞能手”王师存等无数红旗渠奋斗者的身影。 作为一部“四史”教育读物,《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也是一部向“最美奋斗者”致敬之作。红旗渠是新中国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一个缩影,其建设期间,前后共有30多万林县儿女上山修渠,重新安排林县河山,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用血肉之躯和坚强意志战天斗地、劈山造渠。 正如作者在后记中写到的: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统筹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优势,坚定地去追逐梦想、实现梦想,这是60年前的红旗渠给予我们的启示,也是我们今后迎接挑战、攻坚克难的强有力武器。 编辑:张健超 责编:陈爽杨丹 资料来源:新华社 欢迎分享转发到您的支部 合作来稿请致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qisx.com/hqls/9546.html
- 上一篇文章: 红旗渠故事汇红旗渠工程之六大战役四
- 下一篇文章: 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研学新教材大型音乐